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国旗 > [CP教学模式探讨以《化学能与热能》教学为例] 化学能是热能吗

[CP教学模式探讨以《化学能与热能》教学为例] 化学能是热能吗

来源:国旗 时间:2019-10-06 07:53:09 点击:

CP教学模式探讨以《化学能与热能》教学为例

CP教学模式探讨以《化学能与热能》教学为例 设计理念:
P——心理学。心理课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程要求, 其课程特点为:一是情境化,创设有思考价值,能引起学生 思考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活动的活动情境。二是活动化, 学生自由、自主、创造性地参与活动,既包括外部的观察、 动作操作,也包括内心的思考体验。三是主体性,强调自我 探索,在教师的引领下,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四是 互动性,强调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观念的启发与碰撞,情感 的激发与交流。

C——化学。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接触心理学后,我不 仅关注学科知识,更关注课堂上的学生。结合心理课的特点 要求,我设计了一节主题为《化学能与热能》的化学公开课, 在授课过程中坚持实践性原则、活动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相容性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P的教学模式是本节课 成功的催化剂。

为帮助学生克服认知上的困难,在教学设计上从生活实 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自己发现规律,最终用 发现的规律指导自己的生活。为帮助学生打破原先封闭的学 习模式,在教学模式上,更多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互 动交流、教师点拨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师:欢迎同学们来到化学实验课堂,课堂上希望同学们 能积极思考、大胆交流、接纳他人。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课 的学习,收获知识与心灵的成长。

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发电厂发电过程的视频,看一看发 电厂是如何将煤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生1:原来化学能要经过热能、机械能的转换才能成为 我们用的电能。

(当看到煤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一系列能量形式的转 化成为电能时,很多学生脸上浮现的是“原来如此啊”的表 情。视频的播放给学生带来感性认识。) 师:生活里能量转化的例子很多,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讨 论:你能说出哪些能量转化的例子?各小组间来场比赛。

(话音刚落,学生立即分组讨论生活中存在的能量转化 现象,课开始时的拘谨气氛荡然无存。) 设计意图:心育课的特点之一是坚持实践性原则,创设 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因此,在课的起始阶段,我 借鉴心育课的特点创设了“发电厂里的能量转化”这一生活 中的情境,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再过渡到生活中的能 量转化,为学生的下一步认知做好铺垫。同时,考虑到起始 阶段课堂氛围拘谨,我又借鉴心育课上常用的“头脑风暴” 这一游戏形式,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汇报,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开展学生喜爱的“小游戏”环 节。这样一方面缓解了课开始时的紧张拘谨氛围,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敢说、有信心、不畏惧错误。

二、活动体验,分析问题 师:化学中的能量转化大多表现为热量的变化。现在请 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做课本上的三个实验。

(学生反应不同,有的兴奋,但是惊讶害怕的居多,并 没有几个学生动手实验,气氛尴尬。) 师:感觉大家对自己做实验有些紧张。没关系,让我们 回忆在初三做过的实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实验是哪一 个?为什么? 生1:制氧气。因为实验步骤多、使用的仪器多,我做 实验时手忙脚乱。但最后看到木条复燃时还是很开心的。

生2:粗盐的过滤、蒸发。实验时,我也感到手忙脚乱, 还差点被烫到。

师:蒸发操作结束得到成品了吗,有什么感觉呢? 生2:看到白色的成品了,那个时候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师:两位同学都谈到化学实验的结果很诱人,但是这个 过程很纠结。我想知道,如果现在让两位再做一遍你们提到 的实验,你们还会“手忙脚乱”吗? 生1:不会了,因为我熟悉过程了。

师:大家思考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生2:要事先设计好实验方案并且熟悉实验方案,不打 无准备之战。

师:说得太好了!现在分组,分别去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

(学生们分组,展开讨论。) 师:现在我们看看课本里给出的规范的实验步骤,有什 么感觉? (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设计与规范的实验步骤相近时,都 很兴奋,立刻有了跃跃欲试的感觉。) 师:先别急,仔细观察你的设计与规范的实验步骤有区 别吗?为什么? 生3:课本里给出的有用量的要求,更精确。

师:要想实验成功,药品用量很关键,你观察很细致。

生4:固体Ba(OH)2·8H2O与固体NH4Cl混合的实验, 药品用量是课本要求的一半。

师:你观察更细致。请思考为什么需要将实验药品用量 减半? (大家陷入思考,有一名男生头抬起,欲言又止。) 师:好像有人想谈一谈,又有点犹豫,勇敢点,说错也 没关系。

生5:(一开始有点犹豫的男生站了起来,没有立即回 答好像还有些犹豫。) 师:你很勇敢,大家给他掌声! 生5:是不是因为这个实验里会产生氨气,为了减少污 染,所以用品减半? 师:大家再一次给他掌声!回答得非常正确!(男生在大家的掌声中落座,他周围的几个学生特意转 过身体面对落座的男生鼓掌。) 师:现在大家对自己做实验还有疑问吗? 生:没有! 师:实验时要胆大心细。如果没有问题,大家就动手吧。

(学生这时已经迫不及待了。当宣布可以实验时,他们 立即投入实验,实验之后学生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相互 分享实验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心育课的特点之二是坚持活动性原则,通过 活动促进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发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 验成功的感觉。实验是化学的基础,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体验 自己动手获取知识的成功感,为此我设计了相关实验环节, 将课本上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每个学生都参与的学生实验。

三、突出主体,解决问题 师:化学实验千千万,我们如何快速判断一个化学反应 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这就需要我们从现象到本质,对 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归纳,找到规律。

生1:金属与酸的反应、大多数化学的化合反应会放热 …… 生2:分解反应也是放热…… (这时课堂里突然安静了,第二个学生的汇报出现了错 误,我只是安静等待。) 师:有不同想法吗?生3:不对! 师:可以谈一谈不同意见吗? 生3:初中时学过石灰石的分解反应,那个反应是个吸 热反应。

师:很好,你举的例子很好,还可以再多谈些吗? 生3:电解水,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都是分解反应,也 都是吸收能量啊。

师:所以,你的想法呢? 生3: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师:你说得很好。你说了很多分解反应同时也是吸热反 应的例子。

师:(对生2)你为什么说分解反应会放热呢? 生2:双氧水分解就是放热反应。

师:(对生3)你认为呢? 生3: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师:大家同意吗?(问生2)你同意吗? (生2笑着点头表示同意,全班学生都笑了。) 设计意图:心育课的特点之三是坚持主体性原则,激发 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通过实验只能获 得一小部分的感性认识,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 要找到事物内在的规律性。所以在实验之后要引领学生找出 规律。如果教师灌输规律,学生仍然不是课堂主体。如果是 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他们一方面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感觉,另一方面能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度。

四、互动交流,升华主题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中的能量转换,对化学反应 中常见的吸热、放热反应进行了归纳总结。有人愿意展示学 习成果吗? 师:那你们推荐一个人吧。

(全班学生推荐了一位学生。) 师:可以吗? 生1:我试着背常见的吸热反应吧。

师:很好,大家鼓励他一下! 师:有主动汇报的吗? 生2:我认为现在用的“暖宝宝”就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热能的例子。我曾经看过资料说,“暖宝宝”材料里有铁、 碳还有其他的化学物质,对吗? 师:非常好!你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自己的观察、有 自己的思考。

设计意图:心育课的特点之四是坚持相容性原则,教师 和学生敞开心扉相互交流。在本节课的最后阶段,我设计了 互动交流环节,这一环节既是对整节课的回顾与总结,也是 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升华。对于本节课内容,每个学生的理 解深度不同,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一方面填补可能存在的 知识缺陷,另一方面通过生生、师生互动,产生“心理场”, 达到情感上的相容,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教学反思:
C+P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让学 生在课堂上获得了自信。在以往的课堂上,师生关系是不平 等的,学生是知识的接收方,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知 识掌握程度的检验者。本节课,学生在课堂通过实验、讨论 的方式获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

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我提出实验要求后,原以为学生会对 实验很有热情,没想到学生对实验有畏惧。事后了解得知, 在以往的课堂上,学生是“看”实验,现在听说要自己做实 验,有畏惧感。这时要先帮学生克服对实验的惧怕。其实, 学生在初三就进行过实验考核,学生已具备实验动手操作的 基本技能,只是实验机会少,加之社会上关于化学实验的负 面宣传使得一部分学生对实验有畏惧情绪。我先引导学生回 顾已做实验,帮助学生克服害怕情绪,学生们放松之后,再 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因为有实验的基础,结合以往实验 很快就能设计出实验方案,这时学生已经初步获得自信。我 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设计与规范的实验方案进行对比,一方 面肯定学生的思考,强化他们的自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找 出自己实验方案的不足,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学生在过程 中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逐步克服对实验的畏惧。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充分接纳学生尤为重要。在本课的 第三环节,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的结论有可能存在误差,但这 时只要教师稍微点拨,学生就能自己发现纠正。在这一环节,只要教师做到充分接纳学生,学生就很愿意参与到课堂中, 愿意展示自己。例如本节课当学生的汇报出现错误时,如果 在以往的课堂上,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会着急担心,这样的 情绪会影响学生,让学生紧张、不敢表达自己,但是现在当 我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体后,我会相信学生,不断给予鼓励, 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让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时更多考虑学 生,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学科知识结合,使教学设计更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指导学 生从实践到理论,通过讨论交流得出规律;
再指导学生从理 论到实践,用学到的规律去指导自己的生活。

C+P的教学模式,优化了授课人的心理结构,增强了师 生互动的实效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只关注学科知识, 往往对学生的要求会出现“求全责备”的现象。运用C+P教 学模式后,教师更多地以乐观、豁达的心态看待教育的实施 和反馈过程,特别是对那些细微的回应信息有了关注,有了 与以往不同的理解,课堂上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关 系,教学教育体系呈现出良性运转的态势。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