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国旗 >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功能研究的发展趋势_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功能研究的发展趋势_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发展趋势

来源:国旗 时间:2019-10-05 07:58:28 点击: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功能研究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功能研究的发展趋势 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 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进步和 人的发展的效用和意义问题。”[1]160功能是指效能、功效 的意思。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发挥作用的状况。思想政治教 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与方式,思想政治教 育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体现和结果。思想政治教育价 值回答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问题,思想政治 教育功能则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关系的状况。30年来,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功能研究一直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性问 题之一,伴随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本质、规律和方法等 问题的深入而不断深化和细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发展过程 1.“生命线”论断的再确认与深化。生命线论断是中 国共产党人在国内战争年代总结的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地位 与作用的经典概括。早在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 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

后来,我党我军的主要领导人又多次阐述过这一基本原则。

新中国诞生以后,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 书的按语中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1955 年)。生命线论断从军事领域拓展到经济领域。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生命线论断在不断革命大思维的制衡下也出现了 一定程度的偏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政治工作 恢复了“生命线”这一科学论断的本来面目,党的十一届六 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充分肯定 了毛泽东关于“生命线”的论断,认为它是一个具有长远指 导意义的重要思想。江泽民提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 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 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 要政治优势。生命线论断得到了细化和深化。思想政治工作 的地位和作用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学界对于这一论断的 阐释也在发展中更加清晰。“‘生命线’是一个复合概念, 它包含着引导、保证、服务三层意思。所谓‘生命线’的作 用,是指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广大群众的引导和其他各项工 作的保证作用。”[3]6 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提出及其发展。20世纪80 年代,国内哲学研究中价值论开始兴起,随着研究的深入, 有关价值哲学的理论也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1989年, 李德顺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上发表了系列论文,即《学 习和应用价值理论——价值论与思想政治工作漫谈》、《价 值的秘密在于主体——价值论与思想政治工作漫谈(续一)》、 《多元化与统一意志——价值论与思想工作漫谈之三》、 《校准心目中的天平——价值论与思想工作漫谈之四》、 《实效原则与实用主义——价值论与思想工作漫谈之五》等。他从价值论涵盖人的需要、利益、情感和意志有关指向出发, 提出“我们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自觉全面地以马 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它的价值论为哲学理论基础。”[7] 认为该问题是理解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做什么”和“为什么 做”的前提,回答思想政治工作究竟是“做谁”的思想工作 和由“谁做”,以及解决“怎样做”等问题。“从哲学上说 就是:真正了解和掌握价值主体‘究竟需要什么和能够接受 什么’。这是价值现象的本性告诉我们的一个结论。”[7] 有学者这样评价李德顺的“五漫谈”:“他的系列文章虽然 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研究的先河,但还不是直接论 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专题文章。”[6]其实,在此后不 断研究深化的过程中,关于价值主体“究竟需要什么和能够 接受什么”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核心论题。“五 漫谈”虽然没有系统论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却提出了其中 的核心问题。

199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招 收并培养博士研究生。在强化学理性的需求下,思想政治教 育价值正式进入学科视野并得到了多数博士生导师的重视。

这些成果陆续出版并产生了较强的辐射作用。陈秉公在他的 专著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思想 政治教育对社会具有何种价值?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 首先研究的课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必须有科学的认识, 否则便更陷入盲目性。郑永廷在其专著《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中,明确设计了“现代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论” 一章并置于显著位置。从现代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论视角、价 值与思想道德价值、现代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和现代思想道德 教育价值的实现等4个方面,集中论述了思想道德教育价值 论提出的客观背景、基本内涵、现代发展和实现路径。

这样,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经历了大约20年的时间, 从生命线的战略论断到地位与作用的理性思考,再到价值论 的学理思考;
从综合性的论题到独立性的研究,一步步体系 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要论域 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本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本质回 答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什么。30年来,对于这个问题的 回答经历了从反映论到发生论的转换。反映论的理解是基于 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系统的互动关系认识的基础上,回答 思想政治教育有何作用、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用传统的 概念来表述,就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功能、作用、地位。” [9]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 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从这个理解来看,价值论与 功能论是一回事。发生论的理解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生成 逻辑及其外展关系综合思考的。从内在生成的逻辑看,思考 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确证基础是什么这个元命题;
从关 系论来看,思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需要和被需要。比较 而言,反映论的视域是功能性的,发生论的视域是主体性的。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基于这个变化,产 生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新认识,即“所谓思想政治教 育的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 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 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 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 接近的关系。”[1]103根据概念的厘定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 本质规定性,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是价值主体的需 要——人的政治社会化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满 足人的政治社会化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总和,是两者的质 的规定性联系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质的规定性的综 合统一。”[10]48 由此,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关键是对价值主体的 确认和对主体需要的认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理解来看, 主体是一定的社会或社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 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 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它们形成符合一 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5]4在思想政 治教育价值研究的第一阶段,之所以侧重于研究其地位和作 用,就是以社会主体为基点而形成的。价值论思维下的思想 政治教育研究,一个重大的变化是社会主体与个体主体的双 重确证。“一般地说,这里的主体有两个:即处于一定社会 历史阶段中的社会集团与个体,或处于一定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1]103从马克思主义对人与社 会关系的分析逻辑来看,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因而不存在离 开人而孤立存在的社会。人又可以具体化为类的人、类别的 人和类的分子的人。[1]105价值主体被提出来以后,价值关 系也从单一的社会价值拓展为个体价值等。因此,思想政治 教育从社会功能认识深化到人的价值。

构成价值论的另一极是客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中的 客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与主体发生联系的需要对 象。从教育者的角度而言,客体是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及其对政治、经济等社会系 统的影响。从教育者的角度而言,客体是教育者和教育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就是其对受教育者的功用。客体主体化引 发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多向度的思考。

需要是连接主客体关系的纽带。从需要对象的内容上 看,可以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
从需要的性质看,可以区分 为社会的、个人的;
从需要的来源看,可以区分为主体以外 的客观世界和主体自身的主观世界。[1]105-106无论是主体 还是客体,对其需要的认识和把握,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 针对性。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有学者做了如下分析 和归纳: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必然性。首先,就人的发 展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目的性体现在促进人的思想政治 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完善和主体性的提升上。就社会的发展而言,由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以及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 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指导下,生产出一个和谐的、文明的、 精神健康的有机社会,才能真正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 质。其次,合规律性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一 是基于对人的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的认识,二是基于对思想 政治教育客观规律本身的认识,三是基于对自身价值的实现 规律的认识,四是基于对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价值关系运动 规律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规律和它对人和社会的价 值运动规律构成了评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本质的两个尺度, 即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必然性是 指思想政治教育唯有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才能实现其本体教育价值和工具理性价值,而且这种价值的 实现是必然的,它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质的规定。[10]49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形态,也就是从价值主体的角度划分价值的类型,从而说明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客观基础。由于划分的标准各异,对价 值形态的表述存在较大分歧。根据价值的效用范围,可分为 宏观价值与微观价值;
[11]根据价值的性质,可分为正面价 值、零价值和负面价值;
[12]4根据价值的功能,可分为动 力价值、导向价值、整合协调价值;
[11]根据价值的表现形 态,可分为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
[13]根据价值显现的时间, 可分为潜在价值、现实价值和理想价值;
[12]4根据价值的实现与教育活动的联系程度,可分为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

[1]147根据价值的评价,可分为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2]81 根据价值的构成,可分为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理想价值与 现实价值、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14]在各种类型的价值形 态中,最普遍、最实用的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不 同划分为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目前理论界主要有3 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来看,具有 导向价值、凝聚价值、激励价值、净化价值。[15]54二是认 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是完成它的社会职能而产生的 社会作用与社会意义,具体表现为两个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塑造人格的主导力量。[16]78三是根 据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具体对象的作用而言,因而又可以划 分为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管理价值、生态价值 等方面。[17]349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3种观点:第一种是从价值客体的属性来看,思想政治教育 具有引导政治方向、激发精神动力、塑造健康人格、调控品 德行为等方面的价值。[17]349第二种是从价值主体的角度 看,个体价值主要表现为满足主体社会化特别是政治社会化 的需要,满足主体全面发展特别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满足主体解决人生重大课题的需要。[18]第三种是从教育主 体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不但包括受教育者,而且包括教育者的个体价值,但由于教育者是社会的代表,受教 育者是人民群众,其实际存在的状态是具体的个人,因而个 体价值是指受教育者而言。[2]86 对于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多数研究者认为, 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 本质规定性决定了社会价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 个体价值只有在社会价值中才能体现。但是,由于思想政治 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决定,个体价值也是其重要方面,它是社 会价值的基础,离开了个体价值,社会价值也变成了空洞无 关的东西。[18] 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特征。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 目前理论界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首先是从整体上将思想政 治教育价值的特征划分为基本特征和具体特征。基本特征具 有5个方面,即客观性、阶级性、历史性、社会性、实践性。

具体特征主要是内隐性与外显性相表里;
个体与群体性相伴 生;
精确性与模糊性相渗透。[2]87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 教育价值创造具有协同性、动态性、多样性、多维性、延时 性等特征。[19] 4.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 理论界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涵、本质、途 径等方面。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涵来说,思想政治 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由“潜价值”到“价 值”的转变过程。[2]87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实质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即思想 政治教育作为客体作用于主体——社会和人,客体的属性作 用于主体,内化为主体的意识和动机,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与 品德,从而得到进步与发展。这一客体对主体产生的实际效 应,实现客体主体化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 本质。[2]86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学界主要有3种 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最基本的途径主要有灌输途径和接 受途径,前者是指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与方式来启迪和 影响价值主体,提升和发展主体。这是从价值客体的角度来 讲的。从主体的角度来看,最基本的是接受途径。指接受主 体出于自身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出的信息进行理解、评 价、筛选、整合认知和践行。灌输和接受共同构成了思想政 治教育价值实现活动的两个轴心。[2]87第二种观点是从过 程和环节上来讲的,认为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思想 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
丰富和发展主体需要是思想 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在条件;
顺应时代发展,增强自身功 能,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关键。[20]397-398第三种 观点则立足于一般与个别之分的哲学高度,从应然、实然、 已然3个层面,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归结为根本 途径、基本途径、具体途径,从而有机构成了价值实现的途 径体系。其中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灌 输和接受是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实现过程中可以利用和选择的具体路径就是具体途径,它具有多 样性与多维性的特点,只有选择最佳的具体途径,才能实现 价值的最大化。[10]273-279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趋势分析 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已形成了初级框架。

随着社会变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 设的细化,该领域研究尚存在着较广阔的探索空间。

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备。

已然的研究已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内涵、特征、 形态、实现、生成根源与价值评价等论域,但是尚未形成一 个成熟而完备的价值论体系,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 并未涉及,即使现有的论域也还有进一步追问的空间。主要 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价值始点及历史价值始点不明, 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理论基础需进一步夯实,思想政治教 育价值的概念界定、价值形态及实现规律的概括、价值要素、 价值结构、价值目标、价值创造过程、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 等理论问题的研究都需要进一步深化与拓展。[2]90受到思 想政治教育研究历时性的限制,有关其文化传统渊源和发展 脉络的研究不够充分,因而,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政治价 值之外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等研究尚有待深化。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基础有待探究。价值论话 题的转换是在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上发展的产物。为此,休 谟把认识分为两种类型,即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关于是与非的判断是事实判断,关于善与恶的判断是价值判断。他认 为从事实判断得出价值结论是个难题。以科学知识解决价值 信仰的目标,是否可以一以贯之地实现这个目标,是思想政 治教育切实需要面对的问题。价值论不是简单的功能论,在 多主体的观照与追问下,如何满足不同对象的需要,并围绕 不同需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系是一个基础性的问 题。

3.围绕主体需要的变迁的价值研究尚需探索。人是社 会关系的产物,也是在社会关系中发展的。社会变迁最终是 在人的需要中体现出来的。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是当代 社会的基本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价值形态不断更新,对思 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与时俱进。市场化过程中,利益需求与 价值取向的关系;
全球化过程中,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关 系;
信息化过程中,个体价值、民族价值与人类价值的关系 等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需要探索的新领域。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发展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另一个基础性问 题。从学科创立至今,该问题的研究几乎贯彻始终,没有间 断过。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职能、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都与功能有关,是整体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学术资 源。

1.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客观取向研究。功能这一概念源于物理学,在西方较早使用功能一词的是19世纪的社会学 家。在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七 八十年代开始的,而且首先主要从地位和作用来研究。“从 总体来看,对于‘功能是什么’的解释存在着‘主观论’与 ‘客观论’的分歧。主观论者把功能看成主观的东西,并将 功能与目的互换使用;
‘客观论’者认为功能是客观存在的, 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179从这个划分来看, 作用论和效果论都属于客观论取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 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 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思想政 治教育的意义是客观存在的,它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结 构中的地位和在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发展和文化建设中的作 用所规定的。”[5]121这是客观论的基本观点,也是被多数 研究者所接受的。

客观论取向研究的视角是如何发挥不同途径的思想 政治教育功能,如图书馆、高校心理辅导、大学校园文化、 高校学生社团、高校校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网络平台 等等。这些研究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这个前 提出发,探索不同的教育载体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既有的功 能。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此类的成果所占的数量多数。

2.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取向研究。所谓发展取向 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个 变化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外延拓展,而是内涵的发展。有学者将这个发展的过程概括为由复制向超越、由单一向多样、由 传承向创新的历程。[21]149这种取向认为复制性教育是一 种保守教育,受到中国传统教育观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复制 教育唯上、唯书,只是简单地重复。超越性教育面向未来, 强调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培养,突出导向功能,特别是理 想信念导向、奋斗目标导向和行为方式导向。单一功能就是 单一的政治功能,这是由以政治为中心的社会环境造成的。

适应人的发展的多样需求和社会的多种变化,单一功能应向 多样功能拓展,在坚持政治功能的同时,发展经济功能、道 德功能和开发功能等。传承功能是传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激烈竞 争的现代社会,需要重视创新功能。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 性。[23]199-214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主要论域 1.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概念。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与作用、价值和效能等概念边界的不明确,对其概念的分析 成为该领域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之一。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

第一,“功能—作用”等同论。这种观点认为,所谓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主要的观 点有:德育功能就是德育对于受教育者个体和社会所起的作 用;
[22]德育功能是教育者在培养被教育者品德活动中产生 的现实或后续作用;
[23]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 育对其教育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
[24]99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 效能和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25]49 第三,“功能—职能”等同论。这种观点将思想政治 教育功能直接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陈秉公将“思想政 治教育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在同一意义上使用。

[16]127有的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进行了论述,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包括根本性职能和具体性职能。根本社会 职能包括:为政治斗争服务、为生产斗争服务、为塑造人格 服务;
具体社会职能包括:灌输、转变、调节、激励。有的 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包括5个方面,即灌输、转变、 调节、凝聚、激励职能。这5个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指思 想政治教育功能。[29] 第四,“功能—效用”等同论。这种观点认为,思想 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以及与外 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效果。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 治教育的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思想 政治教育在与外部环境之间发生联系和关系时表现出来的 特性以及产生的效果。[30]13 第五,“功能—结果”等同论。有研究者认为,德育 功能是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 作用时产生的结果。[31]也有研究者认为,德育功能是指德 育对于个体和社会所产生影响的客观结果。[32] 2.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特点的研究不多,主要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多样 性、多层次性、长期性、发展性等特点。有学者提出,德育 功能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间接性和直接性、适应性和超越 性等特点。德育功能整体性指其内涵的整体性,表现在德育 功能是个多元的有机整体,由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 育性功能等构成完整框架,并同时发挥作用;
德育功能中每 种功能是个系统,由各种具体功能构成,具有多种作用。德 育功能差异性指其功能释放的差异,德育功能系统各具体功 能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不相同,不能等量齐观。

德育功能在整体释放的同时,必有一个或几个功能起主导作 用,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主导功能。德育功能间接性指其功 能实现的间接性,即德育社会性功能对社会经济、政治、文 化和自然界起间接作用。德育功能直接性指其功能实现的直 接性,即德育个体性功能对受教育者个体生存、发展和享用 起直接作用。德育功能适应性指既对现行社会发挥积极影响, 又适应人的现实需要,传授与当前现实需要相一致的道德与 文化,为现实服务。德育功能超越性指德育替一个未知世界 培养人,以塑造品德超前发展的人。[33] 3.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分类。从价值取向的角度来分 类,思想政治教育可分为正功能和负功能。德育不仅会产生 我们期望的效果——正效应,还可能产生低效应、零效应甚 至负效应。[34]德育既有使个体遵守、认同外在的道德规范 的功能,又可能使个体产生抗拒、否定外在的道德规范的功能;
既可以使个体觉得德性追求是一种享受,又可能使个体 把道德生活看作是一种限制、一种痛苦;
既能够通过控制, 引导学生的言行,从而维护现存政治制度的稳定,又能够为 摧毁现存政治制度准备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家;
既可以保存发 展现有文化,又可能使现有的文化发展链条中断。[31] 从系统结构的角度来分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分为 内部功能和外部功能。内部功能包括适应功能、认同功能、 享用功能;
外部功能一方面包括德育系统对德育环境所产生 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自然性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 化功能;
另一方面也包括德育环境对德育系统所产生的作用, 表现为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对学校德育的控制作用,经济制 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学校德育的最终决定作用,文化对学校 德育的渗透作用,自然环境对学校德育的熏陶作用等。德育 功能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德育环境有多少因素,就有多少 功能;
德育系统内有多少因素,就有多少功能。[31] 从个人、社会以及自然的相互关系的视角来分类,思 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可分为社会性功能、个人性功能、政治功 能和经济功能,并强调要处理好这些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22]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维护整个社会秩 序并促进其发展;
二是影响整个社会精神的形成与改造,这 两者又恰是表现形态与内在精神的和谐统一。[35]有学者认 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36]57也有观点认为德育具有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教育性功能。社会性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自然性功能;
个体性功能包括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 个体享用功能;
教育性功能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 以及德育作为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37] 从笼统的角度来分类,这样的论述很多,比如思想政 治教育具有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 能包括保证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 能、转化功能;
德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传统传承功 能、完善人格功能与促进人身心协调发展功能、调节功能等, 其中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是两大主要功能;
德育具有政治功 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个体发展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具 有导航的功能、认识的功能、保障的功能、育人的功能等。

[38]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者多采用这种分类法,只是在具体 阐述上有所不同。

4.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内容, 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各具体功能的实际含义。研究者比较集 中论述的具体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保证功能,是思想政治 教育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也称保障功能,表 现为经济利益的保障、政治统治的保障、思想上统一的保障、 行动上统一的保障、社会管理的保障。导向功能,是指运用 启发、动员、教育、监督、批评等方式,把人们的思想和行 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也称导航功能, 包括对经济的导航、对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导航、对理想信念的导航、对人们行为的导航等。凝聚功能,是指用 特有的内容和方法把从表面上看起来是分散的、千差万别的 个体的人凝聚成一股力量,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奋 斗。激励功能,就是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调 节功能,是通过民主的、说服教育的、相互沟通的方式,进 行人的情绪调控、人的心理调适和人际关系调整,从而达到 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的目的,保证和促 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转化功能,是教育者通过多种方式, 积极帮助人们改造思想,纠正人们既有的错误的思想认识, 把他们引导、转变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育人功能,是指通过 培养、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完善人们的人格。认识功 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思想 水平和理论水平,从而使人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认识 到自己对于他人、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从而指导自己的 行为。开发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 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内在潜能。社会性功 能,是指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 影响。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实践 活动,它是统治阶级为夺取和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和促 进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阶级接班人和社会成员而进行的社 会教化的一个方面。[39]74此外,学者们还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其他功能进 行了探讨。比如社会化功能、个体享用功能、自然性功能、 建构精神家园功能、教育性功能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在对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宏观整体上进行研究的同时,有学者从 微观上进行研究。陈秉公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角度论 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如大众传播环境具有环境监视功 能、社会协调功能、文化传递功能、娱乐功能;
校园文化环 境具有导向功能、熏陶功能、激励功能、娱乐功能、辐射功 能;
企业文化环境具有企业精神建设中的主体功能、企业物 质生产中的主导功能、建构共同意识的凝聚功能、开发智力 的动力功能、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调适功能、对社会文化场 的辐射功能、对本系统的自组织功能;
家庭文化具有生育功 能、情感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他还从 主体建设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教育功 能、管理功能、协调功能、研究功能等。[16]134 5.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主 要涉及以下3个方面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受 到哪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功能发挥不佳的原因?功能发挥 的途径有哪些? 关于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目前这方面 的研究成果较少,只是少数德育功能研究者偶有涉及。有研 究者认为德育虽对政治经济制度产生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终 究不能起决定作用。学校德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方向,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