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教学;
家庭伦理道德;
一、当前高中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现状 (一)当代高中生家庭伦理道德现状不容乐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当今中学生多 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娇惯,导致高消费浪潮席卷中学校园。越来越 多的中学生,特别是城市的孩子们跻身“贵族学子”的行列,他们饮食消费跟着广 告走,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人情消费跟着成人走。他们 把从父母那里得来的大把大把的钞票毫不吝惜的掷向商店、酒楼、溜冰场和歌舞 厅。高消费不但增加了家庭负担,而且滋长了校园的奢侈作风,导致拜金思潮的 泛滥,这不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而且还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社 会大环境的影响下。
当今学生中出现的铺张浪费、不孝敬父母、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甚 至出现父母杀死自己的子女、或者是子女杀死父母、的违背家庭伦理道德的现象, 以及早恋、早孕等,都体现出当代学生普遍缺乏家庭责任感,因此在对青少年进 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认识上的误区 在学校教育中,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认识上的 误区:主体无关论。一些人认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与高中生无关,与高中教育 无关。这种观点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教育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社会文化素质,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素质。这对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推动 社会文明进步是必不可少的。家庭与社会,家庭伦理道德与社会公德是密不可分 的。家庭伦理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整个社会道德水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陈旧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需要我 们去破除,许多新的家庭伦理道德现象需要我们研究。条件限制论。一些人认为, 对高中生进行较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很有必要,但是学校远离家庭,条件限制了这 项工作的开展。实际上,这种认识是片面地,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 教学资源,积极进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高中文科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家庭伦理道 德资源,需要教师用心挖掘。
二、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策略 (一)注重暗示、陶冶的外部因素,潜移默化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伦理道德采用暗示教育。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 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和控制各种暗示信息,使其能有效地服务于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暗示中潜移默化地进入“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界。教师的言 传身教在语文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它具有很大的感染 力、说服力,最易激励学生模仿,教师应以知传知、以情传情、以行导行,取得 育德的高效。其次,积极营建暗示教育环境,让学生从教材资源和教学环境中获 得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信息。因为优美的暗示环境,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比如教学《我与地坛》,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暗示,让学生听《懂 你》这首歌中联想到母亲在史铁生身后复杂而感人画面,使学生感受到母爱的深 沉和伟大。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不是单纯的政治灌输或道德说 教,它是一种人文陶冶,它改造着学生的意识与心灵,积淀着价值规范,丰富着 思想感情,提升着道德质量,熔铸着意志品格,强化着心理精神。文质兼美的课 文孕育着丰富的育人因素,它们的具体形象又为学生乐于接受。凭借教材,对学 生的思想意识给予有益或良好的影响,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渗透家庭伦理道德教 育的必由之路,将会喷发巨大的能量。也就是说: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善 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努力营建情感氛围,制造一个熔铸精神与灵魂的大“火 炉”,把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点化出来,呼唤出来,以打动学生的心弦。
(二)和谐共振,双边互动 语文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 双边互动过程。这里面存在着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这三对矛盾是语文教学的内在动力。语文教学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渗透要达到艺术境界就是要合理地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使之渐趋和谐,同处共振状态。教师和 学生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达成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目标;
在一 种共振状态下,大幅度地提高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实效。可以认为,教师和学生的 和谐共振,是语文教学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渗透的最佳境界。对语文教师来说,欲 求这种和谐共振境界,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明了学情,把握学 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脉搏”和“频率”,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因素, 因人善诱,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而且,本人觉得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 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 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 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种方式,对家庭 伦理道德教育渗透来说,是极其自然地突出了重点,有机地统一了课文的文学性 和思想性,最终达到作品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的效果。
三、结论 总之,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研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对有些问 题的分析还不够全面、深入,有些对策也值得进一步推敲,敬请各位专家学者给 予批评指正,以利于我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