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保障体系有待建立,尤其是在政 策导向已经明晰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具体的教育行政、学校 管理来具体组织、推进,如何形成教育系统内部的有机衔接 关系,建立起思想、内容、体制、队伍各方面的有机衔接, 任重道远。再次,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外部生态不容乐观。
当前复杂的社会转型带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系列问题, 学生生存状态呈现出进一步复杂化的状态;
同时,学校德育 与社会发展关系非常密切,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一背 景下,大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衔接工作遇到一系列挑战,需要 研究、改进。
一、明晰大中小学德育内容衔接研究的立场 (一)回归生命成长立场 这一研究思路对本研究有直接的启示价值,即在当代德 育内容重建的背景下,其一要聚焦大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所 处的独特的道德关系;
其二要清晰学生特殊的道德角色;
其三要从可以开发的道德学习资源出发。三者汇聚,形成对于 大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道德成长需要的清晰认识,由此形成 德育内容体系建构的直接基础。而且,这一对生命的关注, 并不否认社会角色所赋予的道德内涵,而是将学生作为丰富 的生命体,作为具体的社会人,来看待其内在的丰富。如《学 会生存》所言:“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
使他 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
使他作为一个人,作 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 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3]。
也如法国思想家莫兰所言,当代教育需要进行思想的再改造, 要致力于培养新的人:“我们来概括一下教育的使命的基本 特点:提供这样一种文化,它使得可能进行区分、背景化、 整体化,谋求解决多维度的、总体的和根本的问题;
培养迎 战不断增长的不确定性的头脑,不仅使他们去发现宇宙、生 命、人类的不确定的和随机的历史,而且在他们的身上促进 策略性的智能和为着实现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进行博弈的 精神;
为着在无论亲疏的人类之间的相互理解进行教育;
教 育归心于法国,归心于它的历史,归心于它的文化,归心于 共和国的公民资格,并引入对欧洲的归属感;
培育地球公民 身份,为此教授人类在人类学上的同一性和在文化和个人方 面的多样性,以及人类所处的全球纪元特有的命运共同体, 在其中全体人类面临同样的生死存亡的问题。”[4]上述 引用,已经能凸现回归生命成长立场后,学校德育不会被局限于“个体主义”之中,而会融入到具体的生命体成长中, 呈现其内在的丰富性;
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克服当前德育相 对空泛、难以落实、实效不强的具体问题。
(二)增强学生意识 (三)走向综合融通 如果说,在德育内涵研究上的诸多分歧,反映了理论研 究界的研究态度和实践改革的现实状态,那么,原先存在着 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等内容,在我们所理解的德育研究中, 如何认识其关系?在我们看来,这需要形成综合融通的新认 识。回归到真实生活在社会中的生命体身上,当代政治生活、 经济生活、文化生活,连同狭义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生活一样, 都是生命体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领域。在这些关系之中, 道德的力量依然存在,只不过具有了更多内隐、自觉、长期 发挥作用的特征,相关的政治素养、思想方式的培养,在新 的德育体系中留存、转化,形成为新的内容综合体。因此, 在德育研究中,同样要关注公民意识的觉醒、社会性的形成、 国家与社会意识的强化,同样要关注经济伦理,同样要关注 思想方法,但不再以强介入的方式开展,而是具有了德育的 独特,融入到德育内容的综合体之中。同样,学校德育实践 也应该是综合融通的。在语文、数学、外语、体育、音乐等 所有的学科教学中,都内涵着对学科育人价值的关注与实现, 而这就是学校德育的具体实践。再扩展开来,学校中的学生 生活整体就应该是学校德育的构成,学生的班级生活,学生的各类组织,学生非正式群体,学校、年级组织的各类活动, 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沟通等,都是学校德育的构成。在这一 背景下,基于当前对于课程改革的讨论相对充分,本文重点 关注的是作为班主任、政教主任、团队指导教师和德育教师 所能开展的德育改革实践,并保持与课程、教学的沟通与融 合关系。本文不具体关注作为学科、课程而存在的《品德与 生活》等内容,也不将德育内容研究泛化到所有的学科教学 中。在我们看来,德育改革需要有内在的专业领域,伴随着 班主任等德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提高,也考虑到实践改革 的现实性,完全可以将学校德育改革与研究的主体集中到班 主任、政教主任、团队辅导教师上。“在我们长期参与的改 革研究中,深切体会到以班主任为实践责任人的班级建设领 域、以学校领导为实践责任人的学校日常生活领域,充满着 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7]同时, 各学科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在当前阶段可以通过课程改革的 力量加以推进,只要提升教师渗透德育的意识,其德育功能 是能很好开发的。这一研究范围的界定,不意味着我们否认 德育的普遍性与渗透性,也不意味着我们将一直坚持德育工 作的专门化思路,而意味着我们对于当前改革实践之现实可 能性的认识与把握。不经历这一专门化的阶段,不可能真正 实现学校德育品质的提升。
二、聚焦大中小学德育内容衔接研究的特殊性 立场明晰后,我们可以直面本研究的特殊问题:大中小学德育内容衔接研究的特殊性是什么? (一)大中小学德育内容衔接研究需要关注衔接年段的 独特性 衔接年段的特殊性表现为教育要求的综合转换。不同学 段有着不同的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而衔接年段的独特, 就在于教育要求出现了转换―――或是自然的延续与发展, 或是以新增为特点而出现的拓展或深化。对于学生来说,衔 接年段是实现转折性发展的年段。衔接年段的特殊性表现为 教育关系的综合转换。无论是生生关系,还是师生关系,抑 或与学校各类生活领域、各类教育活动的关系,衔接年段都 是一个告别过去、重新开始的阶段,需要面对一系列的新要 求,在新、旧关系的转换中,实现学生的发展。衔接年段的 特殊性体现为国民教育体系内在有机性提升的关键之点。在 教育系统中,只有形成有机衔接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教 育的价值,也才能不断促进教育系统本身的自我完善。因此, 分割不是教育系统的特质,而不断在分与合的关系中,在有 机、整体的背景下开发每一学段的独特性,才是教育系统变 革的走向与需要。衔接年段的特殊性还体现为社会、家庭、 个体的关注点之聚焦等。而上述所有的丰富关系,构成衔接 年段学生独特的道德成长生态,形成学生独特的道德关系。
因此,需要我们充分重视其意义,关注其内涵的丰富性、复 杂性,凸显其蕴涵着的教育资源。
(二)大中小学德育内容衔接研究需要关注衔接年段学生的特殊性 《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明确 指出:“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就是根据不同教育阶 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准确规范德育 目标和内容,科学设置德育课程,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努力 拓展德育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校德育更 具科学性,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8] 身处衔接年段,学生处于个体成长的重大转折点上。他们承 受着外部的高压,有着内在的焦虑、期待、困惑与欣喜;
他 们的人生有了提升、发展的现实可能,他们的实践行为具有 了综合形成、系统跨越的现实可能,他们的自我有了丰富与 拓展的可能,他们的自身发展有了直面挑战、实现理想的可 能。但所有的可能,都充满着不确定性。因此,大中小学德 育内容的衔接,是学生道德成长的内在需要,是学生生命成 长不可缺失的重要资源。
(三)大中小学德育内容衔接研究需要关注改革实践的 现实可能性 现实状态下,大中小学在相关年段更多关注的是升学问 题,聚焦的是知识、技能的综合培养,忽视的是学生的道德 成长。因此,完全可能出现知识系统化了,能力提升了,但 是道德敏感性、道德判断力、道德行为力却大大降低的状态。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突出大中小学德育内容衔接的现实可能 性,聚焦学校德育的内在丰富性,使之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体现,能够转化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就成为不能不关注的问题。
三、建构基于大中小学学生道德成长需要的内容系列 聚焦到大中小学德育内容衔接问题上,在我们开展的较 充分的学生研究、大量的调查研究、一定量的实验研究基础 上,基于对于衔接年段学生道德成长需要的认识,我们尝试 提炼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个年段学生德育的具体内 容构成,并与相关德育活动的设计相结合,形成清晰的结构。
正如有学者所强调的:“务须从整体性视角探讨审视当前教 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9]在讨论方式上,本文首先 呈现结构性的内容设计;
至于进一步具体到不同衔接年段的 相关论证与案例,将另文展开。鉴于上海市小学毕业年级为 五年级,本参照系在其他地区需要进一步转化、具体化。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