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干部 > 农村教育改革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改革

农村教育改革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改革

来源:干部 时间:2019-11-15 08:27:31 点击: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改革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改革 一、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农村教育是农村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 要积极配合和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其二也要保留和创 新农村文化,也就是说农村教育要引发农村全体社会成员的 文化共享自觉性。但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文 化却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无论是农村文化本身的特质或其与 现代文明的交响都未能得到很好的发现和发扬,农村教育在 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农村文化的个性不断地消沉。

中国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问题尤其农村教育问题处于 战略核心发展地位,发展进程中始终关注并服务于“三农”, 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 展的历史性任务,是党中央在新时期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 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完善的农村教育教学体系。但我们清醒 的认识到农村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弱势地位,使得 城镇化进程中缺乏充足高质的人力资本。因此,怎样发展农 村教育,如何开展农村教育建设的改革措施,进而加快新农 村建设中的农民转型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将成为我们今后应 关注的核心和关键。

二、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1.农村劳动力从业素质普遍偏低。从我国第一个有关新 农村建设和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一号文件开始,就陆续出现教 育优先发展的根本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 发展。我国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离开原本赖以生存 的农村和农业去寻求城市里的就业机会,但却又缺乏根本的 文化知识、从业技能和生活资金等的支撑,除了这些来源自 身的主观障碍,他们还面临着城市新增劳动力和下岗职工与 他们共同竞争有限就业岗位的客观障碍。而导致农村剩余劳 动力在寻求就业机会的环节中劣势凸显的根本原因就是他 们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的能力普遍偏低,而引发这 些的最大根源即是农村教育机构欠缺、条件落后、思想陈旧、 对外闭塞。

2.农村教育体系不完善导致教育资源稳定性差。据2004 年至2013年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小学减少23.64 万所,农村初中减少1.36万所,导致这种“减少”的主要原 因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尚未彻底将“以人为本、科教兴国、 与时俱进”的时代性要求切实贯穿于农村教育事业始终。究 其根本,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忽略了城镇化过 程中乡村学生向城镇转移的数额激增问题;
第二,忽略了城 镇化进程中对农村留守儿童素质教育的强化问题;
第三,忽 视了农村教育的和校址分布合理化、校舍建设现代化和师资 配置科学化的问题。

3.偏远地区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在一些地理位置相 对偏远但又急需大力度发展教育的农村地区,其教育师资的 综合水平相对不高。以辽宁的彰武、西丰、喀左和北票为例,通过本次调研了解:现有农村教育系统教师中,本科学历 2820人、专科学历3009人、高中及以下学历1453人;
高级职 称1671人、中级职称2380人、初级职称1497人。如此学历偏 低、职称不均的师资现状,在农村教育实践中体现出的具体 问题主要有:教学内容设置的理论性过强,与实践结合性较 差;
教学思想过于刻板,缺乏时代气息。也直接导致了农村 教育效果弱、成果差,提升难。

4.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选择因其环境的影响而被忽 略。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的农村教育发展环境存在两大现象, 其一,我国的农村城镇化进程是一种不可阻挡的社会发展趋 势,在发展初期所构建出的各类蓝图很容易混淆农村社会成 员的本来直觉,让其沉浸在美好生活的幻想中。而此间的农 村教育则通过校点合并等所谓的现代化农村教育发展模式 让越来越多的适龄农村受教育者接受被冠以“最优选”的教 育方式,为其营造一个未来方能适应城镇化进程的教育环境。

其二,“城乡一体化”也对尚未实现城镇化的大部分农村提 出了新的诉求,其农村社会成员往往追求更多更好更快速的 优质生活,他们选择或躲避农村教育的权衡标准也自然演变 成为是否具有既定的经济价值。久而久之,与学习“无关” 的“学习”都被视为“浪费”,进而消除选择入校接受正规 教育的想法。简而言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受到教育整 体的社会风气影响,终至农村教育发展变得人云亦云而乏 “特色创新”。三、实现农村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1.稳定农村教育的战略发展地位,为城镇化建设奠定坚 实基础。为加快实现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整体素质 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有序推进和城乡统筹发展历史性任务 的实现,必须对农村教育问题格外关注,同时完善与之匹配 的农民职业教育与农民科技培训体系。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 识到,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弱势地 位,使得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资源和智力资本的极度匮乏。

因此,明确农村教育在整个国家发展规划中的战略位置并科 学合理的发展完善,同时从根本上确保加快新农村建设中新 型农民的培养,也就成为了我国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推进我 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应首先保证基础受教育场所的实际建立, 而后再去追求校内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具体教学模式的改 革等方面的完善。

2.坚定农村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践方向。教育的 宗旨是教书育人,所以优良的教育必定是“以人为本”的教 育方式。换言之,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存在,更是具体的、微 观的社会行为,不能用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来强求所有的人 接纳它、适应它、认可它,这是教育的最根本原则。因此, 我们也不能如此去强求农村教育全程照搬城市教育各种教 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农村教育更不应该完全都臣服于城市教 育之下,而应发现自己的特色并不断的创新它、完善它、发 扬它,摸索出一条具有我国城镇化特色背景下农村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践方向。为此,农村教育的各类模式、方 法和内容等的设置都应紧紧围绕农村受教育者自身的整体 性和自然性来展开,而不是采用片面、武断的方法去面对和 处理。

3.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农村教育教学成果的实用性 和适用性。建立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共享政策,力争实现优质 教育资源向农村的有序流动和均衡配置。同时,政府应为县 级以下学校教师提供更为妥善的条件,增强农村教育岗位的 吸引力。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素质、品行和教学 成果为导向的人才评审机制,以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引导 社会优秀资源向农村教育体系内流动。一要严格把控师资来 源。对每位从教人员都要有严格的选拔机制,其中最为关键 的就是把握好即将上岗教师的具体毕业院校、所学专业等来 源信息。二要严格监查师资综合素质和从业能力。根据具体 学校的具体课程教学需求确定将上岗教师的最优人选,在保 证其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确保 教育教学的优质性、权威性和实效性。三要完善师资管理的 相关规范和制度。

4.合理明确农村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农村教育的教学质 量。注重基础教学环节,实现教育方法多元化和深入化。改 革现有的农村教育体系,建立因地制宜的农村教育模式,即 文化基础教育、理论研习教育和独立思考教育等多位一体的 农村教育新体系。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且适合本地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此外,还 要重视农村教育环节中对学生个体的基本尊重和正确引导, 时刻谨记农村学生对知识的无限渴求,科学且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5.完善农村教育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强农村教育保 障体系建设。完备的农村教育法律体系是促进农村教育健康 发展的重要保证。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农村教育法律、法规, 将教师日常工作、学生日常学习以及相关教学环节中涉及的 大部分管理环节都与农村教育最终的综合教学成果相挂钩, 建造完备的教育教学机制,以鼓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科学 权威性,同时推动学生自身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