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输血;
HbsAg;
抗-HCV;
抗-HIV;
抗-TP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患者常用治疗手段之一,但输血也存在感染相关 传染病的风险,由此带来的医疗纠纷近年来时有发生,安全输血逐渐受到人们的 重视。2000年6月卫生部发布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有输血可能的患 者进行输血免疫全套检查,包括HBsAg、抗-HCV、抗-HIV、抗-TP。文章对四川 省南充市中心医院19 587例拟输血患者行输血免疫全套检测,有助于了解输血前 患者的感染情况,对减少患者医院内感染及交叉感染,防止出现医疗纠纷,保证 医疗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拟输血者19 587例,其 中男9 878例,女9 709例,标本均予术前或首次受血前采集测定。
1.2 试剂与方法:HBsAg、抗-HCV、抗-HIV试剂由郑州安图绿科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提供,抗-TP由珠海丽珠生物公司提供,TPPA试剂由日本株式会社提 供。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HBsAg、抗-HCV、抗-HIV、 抗-TP。HBsAg、抗-HCV,阳性需复查试验。抗-HIV阳性标本需送南充市疾控中 心确诊,抗-TP阳性标本用TPPA确认。
1.3 仪器:奥地利产Anthos2010酶标仪、Anthosav1洗板机。
2 结果 19 587例拟输血者中HbsAg、抗-HCV、抗-HlV、抗-TP阳性率分别为11.52%(2 256例)、0.68%(133例)、0.24%(47例)、2.26%(442例),总阳性率为 14.70%(2 878例)。
3 讨论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而有效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是随之产生 的问题是由输血引起的血源性医院感染。随着临床用血及血液制品的不断增加, 因血液而感染艾滋病、丙型肝炎、乙型肝炎、梅毒等疾病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 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献血者筛查的加强和完善,临床检测技术的提高,血液质 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效预防和抑制了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但是由于“窗口 期”以及“漏检率”的客观存在,仍然有血源性医院感染的可能。患者在输血前是 否已被感染,应与输血感染进行鉴别,已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据统计,我国输 血后乙肝感染率为0.1%、丙型肝炎为0.2%~0.4%、HIV为0.0001%[1]。本研究显 示,我院患者在手术及输血前输血免疫全套检测中所患传染病总阳性率为14.7%, 说明有相当部分患者在入院前就已感染了传染性疾病,拟输血前检查显的尤为重 要。我国是HBV感染高发国家,我国现有HbsAg携带者约1.2亿人,HBV感染人 数超过7亿人,本次检测统计HBsAg的阳性率为11.52%,说明乙型肝炎病毒仍是 血液检测不合格的重要原因[2]。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经血液传播,其携 带者是输血中最具潜在危险性的传染源。本研究显示抗-HCV检出阳性率为0.68%, 低于全国水平。血液是传播HIV的重要途径之一。据WHO统计,全球HIV感染者 约5%~10%为经血液感染,因此预防输血传播HIV,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具 有重要意义[3]。本次检测抗-HIV为0.24%,呈逐年上升趋势,检测率虽低,仍不 能忽视。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也是血液传播疾病之一。
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次检测梅毒的阳性率为2.26%。
明确患者是否为医源性感染,需与输血前行相关检查,并可作为分析原因 和处理医疗纠纷的依据。可使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源,提前采取有效的 防护措施,加强自我保护,严格器械消毒和灭菌,避免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同 时可使患者对自己输血前的检验结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是否因输血而引起的 血源性疾病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明确责任,以避免或减少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 纷。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