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干部 > [让人物丰满起来习作不具体的成因分析及写入习作描写策略研究]

[让人物丰满起来习作不具体的成因分析及写入习作描写策略研究]

来源:干部 时间:2019-10-16 08:07:20 点击:

让人物丰满起来习作不具体的成因分析及写入习作描写策略研究

让人物丰满起来习作不具体的成因分析及写入习作描写策 略研究 “语文就怕写作文”。一直以来,作文都是师生头疼的 难题,老师怕改,学生怕写。学生写得不少,教师花的精力 不少,可是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即使到高年级,仍旧有学 生写起习作来,为字数发愁。对于常常出现的“描写不具体” 等评价,他们表示心知肚明,奈何自己做不到。就“习作具 体”话题,笔者作了以下调查及分析。

一、习作不具体的成因分析 1. 将“字数多”与“具体”混为一谈 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具体”就是文章写得长。

确实如此吗?非也。打开《现代汉语词典》,“具体”的意 思为细节方面很明确的;
不抽象的;
不笼统的(跟“抽象” 相对)。那么,什么叫细节方面很明确的,什么叫不抽象、 不笼统的,恐怕学生也难以准确理解。

我们常常看到,命题测试时,我们常常会对习作的字数 作要求。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浅表的要求,容易让学生对“具 体”产生误解,以为把文章写得长点儿达到要求的字数就行。

作文时,一些学生边写边数字数。考试时,下笔不考虑文章 布局,达到字数很快收笔,这是不少同学常用的招数。如果 字数不够,就绞尽脑汁,生拉硬扯,胡编乱造,有些甚至词 不达意,与主题毫不相干。这样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无实 质内容,无具体细节,只会笼统表达,抽象叙述,模糊带过。调查中有一个学生,每次写作文都很“长”,少则三四页, 多则达十页,并以此为傲,以为洋洋洒洒、篇幅很长就是好, 他还自豪地说:“我还可以再写几页呢。”其实,习作在动 笔之前就该构思,哪里着墨,哪里惜笔如金。这两类学生的 做法都不足取,都是误解了“具体”的本意,将其简单地理 解为字数,长此以往,中心不明,主次不分,习作水平自然 难以得到提升。

2. 不知道怎么“写具体” 同样一件事、一个人,教师同样在班级指导、分析,不 同的学生写出来,“具体”的程度不一样。有的学生总是像 挤牙膏,刚开了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洞, 明明白白一件事,在其笔下,三言两语写完了,跟概括内容 似的。为什么?对于“写具体”而言,他们不得法,缺少的 是将文章写具体的策略。

其实,不同的习作主题及要求,对于“具体”的要求是 不一样的,文章应该在哪一个方面“具体”更是由表达中心 决定的。本文仅以写人习作为例,谈谈这类习作如何写具体。

二、写人习作“写具体”的策略研究 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就明确提出了“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的习作要求。的确,“写具体”是最基本的习作 要求。

1. 对比:让“具体”看得见 要想解释清楚“什么是具体”,最好的办法不是诠释,而是对比。三两段文字,放在一起,对比着读,就会知道哪 个是具体,哪个是简单,哪个是流水,哪个是啰唆。

比如,在教学完《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后,我让学生 写一写再次见面时,爱因斯坦的模样。有的学生只用了一句 话:爱因斯坦穿戴整齐,精神极了。而有的学生洋洋洒洒, 写了一段话:只见他蓬乱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一双深褐色 的眼睛虽然仍陷在眼窝里,但是散发出温柔的目光,看上去 是那么和蔼可亲。他上身穿一件雪白的衬衫,外面套一件黑 色的西装,露出领口精致的领结,下身搭配一条同色系的黑 色长裤,脚上的皮鞋大小合适,擦得锃亮。整个人看上去精 神极了!比较之下,学生就会发现,原来“穿戴整齐”只是 一个笼统而模糊的描述,究竟穿了什么?读者肯定一问三不 知。而读完具体描述之后,我们的头脑中爱因斯坦的形象就 会清晰地浮现出来。

而有些流水账、啰唆繁复的习作,也可以经常拿出来对 比着看,这样,什么是具体,就不言自明了。

2. 观察:让“细节”全显现 观察,即仔细地看。看,人人都会,但是观察,未必人 人能做好。参与一次活动,观看一次实验,如果活动之前不 指导观察,活动结束,学生可能只对活动步骤及流程有印象, 对于活动过程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全无记忆。

有一次习作,是写一次体验活动。老师安排了一个摸箱 中物体猜测是什么的游戏。老师的语言风趣,在学生摸索之前,设置了悬念,对于箱中物体充满了好奇,很多同学都想 参与。而被选中的同学也极具表演力,摸的过程中,表情丰 富,动作夸张,下面的同学观看得兴致勃勃。可是,活动结 束后,老师采访同学,当问到“他是怎么摸的?”时候,很 多学生却哑口无言。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同学只关注了事 件的发展,并没有去细致地观察。

后来,这位老师对教学环节进行了调整,在体验之前, 指导学生从身体不同部位——面部、眼睛、嘴巴、手臂等去 观察,体验完之后再来问时,学生发言踊跃,思如泉涌。

观察,是有方法可言的,也是需要不断训练的。在日常 教学中,我经常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身边 的一切,坚持不懈,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了,细节才可能一 一显现,这是学生作前的重要能力。

3. 回放:让“动作”慢下来 连续动作描写,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是一个难题。对于 不会描写的同学来讲,连续动作常常会简化为一两个动作, 然后一笔带过。确实,有些动作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由不得我们细细欣赏。怎么办?得让一闪而过的动作慢下来。

有人想出了用摄像机拍下来的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自然很好。但是家常课呢?学生自己习作时呢?没有办法摄 像时怎么办呢?也许托尔斯泰教女儿写作文的方法能给我 们启发。

有一次,托尔斯泰的女儿在外面玩儿,突然听到爸爸的书房里居然有狗叫声。她跑过去一看,天啊!爸爸正像狗一 样爬着,还一边爬一边叫。细细一问,才知道了缘由。原来, 当时,托尔斯泰正在创作一部小说,里面写到了一条狗,却 不知从何处着手。于是,就自己学着狗的样子,爬啊,叫啊, 这才找到了感觉。

托尔斯泰学狗叫这一招是否能给我们启发呢?我们写 作文时,不知道哪个细节时,怎么办?学!即“仿真”体验。

这样,写出来的细节才会真实。比如,平时,我们写活动, 写游戏,对于许多动作细节的揣摩,都可以运用此法。当然 不一定要有真的道具,有时候比画比画,反复体味也可以, 只要让“动作”慢下来。

就拿踢毽子来说,踢的过程是精彩的,然而,踢过后, 也许细节上除了“踢”,有些学生就再找不到其他的动作了。

这时候,就可以发动所有的学生进行“仿真”体验——空手 演习刚刚的踢毽子活动,群体性的感悟、体验能迅速让学生 的思维回复,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真切感受,“发现”细节。

4. 开口:把“实话”说出来 写人作文,有时候写不具体,还可能因为“语言”在习 作中成了空架子。举个例子,一个学生写妈妈叫他参与班委 竞选的事,只有一句话——妈妈叫我参加班委竞选,起初我 不同意,后来,终于被她说服了。

看完他的表述,我们就会发现,这件事中,他和妈妈其 实是有对话的,而且究竟怎样说服应该是重点,而他竟然一句话也没有写到他或妈妈的语言!经过指导,让人物开口说 话以后,这一句话就变成了下面这段话。

吃完晚饭,妈妈看似无意地说:“童童,听说你们班要 进行班委竞选了。” “嗯。” “你参加吗?”妈妈终于问到了重点。我摇摇头:“不 参加。我对我的成绩还不太满意,觉得班上比我优秀的同学 很多。” “我是这么想的,”妈妈看了我一眼,语重心长地说, “也许你身上还有一些不足,但是,这并不妨碍你推介自己。

站在讲台上,展示自己,表达自己,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 锻炼。况且,选班委并不只是看成绩,还需要有责任心、良 好的管理能力等,我觉得你可以试试。” 妈妈的话打消了我原本的顾虑,经过思考,我同意去试 试。

人物的语言也是有力量的,直接引用常常极具感染力。

因此,在适当的时候,我们需要把人物的语言还原到实处, 写清楚,这就是具体。

5. 独白:把“想法”真还原 看电影、电视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发现,人物是有内 心独白的。而有些学生的心理描写苍白到只有一两个词语:
紧张、害怕、得意……殊不知,紧张、害怕的背后,其实是 有许多“独白”的。比如,老师抽测背诵,宁宁昨天没有背,因此在老师的目光扫过来时,他看似平静的脸掩盖了他的紧 张与不安,但是在习作中,他这样写道:老师朝我这里看过 来了,我迅速地把头偏向另一边,假装看别处,心里在默默 祈祷:“镇定啊镇定!千万别给老师看出来……不要叫我, 不要叫我!叫到我就死定了。”再抬头,老师的目光已经扫 到另外一边了,她叫了丁子俊来背。我立刻松了一口气:真 是谢天谢地!好险好险啊!这一次,算是老天保佑,侥幸逃 脱。下次可不能再忘作业。否则,当场语塞,现了丑,我可 怎么当这个中队长啊? 心理独白,其实人人都有,只要有心捕捉。平时的教学 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将“想法”说出来。说出来,就具体了, 比那一个简单的“紧张”“害怕”叫人将心看得更明白,更 透彻。

写人习作指导,自然少不了语言、动作、心理,而只有 从以上几方面关注,有针对性地去训练,学生习作才会“切 实”具体,人物形象才会由此“丰满”。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