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干部 >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设计]一个人的遭遇述说了什么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设计]一个人的遭遇述说了什么

来源:干部 时间:2019-10-15 07:58:49 点击: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一、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难以真正体会人在战争 中的恐惧、迷茫以及遭遇战争后人内心的伤痛。如何拉近学 生和战争的距离,触动他们的心灵,这是课堂开始时必须解 决的一个难题。

二、主人公索科洛夫的一生分成了若干个故事,内容 庞杂,难以在课堂上一一讲解,因此,本课设计让学生找出 小说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或细节,来自主朗读、发言, 自然地去诱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对索科洛夫的人生经历有了 更为细致和深刻的感受。

【教学目标】 1.阅读作品,感受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

2.思考文本,了解祈祷和平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走近战争,探寻教学入口 (《神秘园之歌》的音乐响起)(PPT展示内容)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车站,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 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 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 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 车轮的“喀嚓咯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怪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虑地嗤 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他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 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 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 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 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 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教师明确:一个家庭的遭遇,就是千万个家庭的缩影。

战争,让人们失去了亲人;
但战争,带给人的苦难又何止如 此!这堂课,就让我们通过《一个人的遭遇》主人公安德烈 ·索科洛夫来更深切地感受一个普通人在战争中的命运。

二、细读战争,感受人物形象 1.请同学概括索科洛夫从战俘集中营成功逃亡之后经 历了哪些事情?注意表述时按时间的顺序。

参考:成功逃亡——妻女被炸死——找到儿子——儿子 阵亡——领养凡尼亚——出车祸(板书) 2.《一个人的遭遇》以曲折的情节给我们展示了索科洛 夫的动荡不安、饱受打击的一生。请同学举出一个感触最深 的细节,结合文本说明选择的理由。

(学生发言交流,穿插学生的个人朗读,在交流过程中生成以下问题) 问题一:失去儿子后,“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 枯了”,这是为什么? 参考:与阿拿多里取得联系,使得索科洛夫燃起了希望 之光,这是他余生的唯一精神安慰。本是近在咫尺的亲人, 再见面时却已是阴阳相隔。静静躺在棺材里的阿拿多里,已 经不再是索科洛夫记忆中的样子。只有嘴唇上仍旧保存着的 一丝笑意,让索科洛夫认出这具尸体是他的儿子阿拿多里。

战争使得他失去了温暖的家和所有的亲人,使得原本一颗对 生活充满热望的心一点点的冷去,直至陷入绝望和黑暗之中。

哀莫大于心死,眼泪便在心里干枯了。

问题二:遇到凡尼亚后,“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 这是为什么? 参考:对凡尼亚的怜悯。五六岁的凡尼亚因为战争成为 孤儿,白天人家给他什么,他就吃什么,夜晚走到哪儿,就 睡到哪儿。面对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怎能不令人揪心流 泪?遇到凡尼亚,使得索科洛夫又找到了亲人和家的感觉, 他又重新获得生存的意义和希望。因而,曾经枯死的心又再 次复活了过来,他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

问题三:“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 这泪水有什么含义? 参考:索科洛夫白天不当着孩子流泪,他有着坚强的灵 魂,但一直在梦境中追悔着自己在临别之前推了妻子一把,“直到现在一想起来,心还像被一把钝刀割着似的”,想到 再也不能见妻女一面,心中的悲痛油然而生。索科洛夫的苦 难来自于战争,但是他的苦难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结束, 即使有了凡尼亚,也不可能彻底抚慰被战争折磨摧残的索科 洛夫。战争留给人们心灵的创伤是永久性的,它将伴随着人 的一生。

3.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讲述,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个历经战争磨难仍 坚忍不拔,饱受生活痛楚仍心地善良的索科洛夫这个人物形 象。

《一个人的遭遇》中令我们悲痛的是索科洛夫在战争中 经历的苦难,但是让我们灵魂震撼的是索科洛夫在战后的废 墟上重新站立起来的顽强姿态。残酷的战争将人们推入了黑 暗的深渊,但是美好的人性又将人们带回了阳光之下。

1.遭遇战争、家破人亡、泪湿枕头的只有索科洛夫一个 人吗? 请同学们看相关数据:(PPT展示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蒙受空前灾难。战火蔓延到40个 国家,有56个国家参战。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双 方动用军事力量9000万人,其中苏联2200万人,中国有4.5 亿人卷入战争。

据不完全统计,二战中死亡者共达5500万人。这是历次 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苏联死亡2700万人。卫国战争中苏联人以每个家庭牺牲一个成员的代价,打赢了这场 旷日持久的战争。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人为国捐躯,所有母 亲都有丧子之痛。

明确:看完这些资料,我们发现小说虽然只讲述了一个 人的遭遇,但却概括了所有苏联普通人在战争中的命运。索 科洛夫的形象是在战争中的“人”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 典型形象。它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的遭遇,也是世界上所有 的“人”在战争中的遭遇。

2.小说的结尾处,凡尼亚挥动一只粉红的小手向我告别, 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我 慌忙转过脸去。……这儿最重要的是能及时转过脸去。这儿 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孩子的心,不要让他看到,在你的脸颊 上怎样滚动着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对此,你怎样理解。

四、控诉战争,祈祷和平降临 肖洛霍夫希望孩子们能够远离战争,拥有和平,这个美 好的愿望如今实现了吗? 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战争仍然没有停止,仍有儿童重复 着凡尼亚的不幸命运,甚至还有着比凡尼亚更为的不幸的孩 子们。

(PPT展示图片) 1.巴格达的小男孩透过炮弹炸开的墙壁看着外边,可是, 曾经温馨的家已经没有了。

2.在逃亡的路上,面对着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巴士拉小女孩的眼中充满了恐惧。

3.12岁的阿里·伊斯迈尔在简陋的巴格达医院里同死神 作斗争。前一天夜里,一颗导弹从天而降,他成了孤儿,而 且满身伤痕。

4.巴格达一间停尸房内,一位母亲抱着儿子的尸体痛哭。

她的儿子在一起美军军营附近的自杀性爆炸事件中丧生,另 有11人也死于非命。

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照片想到了什么? 参考:孩子们本不应卷入战争,但是孩子却不可避免地 沦为了战争的牺牲品。连绵的战火,流血和冲突,这一切使 得孩子们纯真的眼睛里充满忧伤与绝望,难道这就是无辜的 孩子们必须承受的命运吗? 为什么在当今的世界上,我们仍看不到真正的和平与安 宁?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的人在硝烟中哭泣,在死亡的黑暗中 挣扎,却无法得到救赎?也许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并不是死 亡和流血,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隔绝和冷漠。也许只有当世界 上充满了人对人真诚的爱,人们彼此相互怜悯和关爱,关爱 他人,尊重生命,我们才有可能创造出和平的未来。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