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干部 > 共情技术在心理课堂师生互动中的应用 大学课堂师生心理活动

共情技术在心理课堂师生互动中的应用 大学课堂师生心理活动

来源:干部 时间:2019-10-06 07:55:29 点击:

共情技术在心理课堂师生互动中的应用

共情技术在心理课堂师生互动中的应用 现代课堂强调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突出学生 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主导下,让每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 堂活动中来。中小学心理活动课教学,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 形式,学生既能积极投入课堂参与活动,又可以更好地收获 知识感悟道理。在心理课堂上开展班级团体辅导,必然需要 教师掌握相应的团体辅导技术。

人们常说“理解万岁”,说明人们把被人理解作为一种 重要的精神追求,也表明真正地理解他人,并让对方感受到 这份理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心理课堂师生互动中, 学生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充分理解,这就需要 教师在辅导中学会换位思考,掌握并合理应用共情技术。在 心理课堂师生互动时,共情技术当属教师应用最多的团体辅 导技术之一。

一、共情技术概述 (一)概念 共情,也叫同感、神入、同理心,是指站在对方的角度 考虑问题,敏锐、准确地领会与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思想和内 心情感,再把这种领会和理解反馈给对方的过程。台湾李坤崇教授认为,共情技术包含倾听、辨识、沟通 三个历程。倾听是指教师专注于倾听学生的感觉、经验或行 为,以进入学生的主观世界;
辨识是指教师设身处地地从学 生的立场去体会其明白呈现的、隐喻中的或未觉察的感觉、 经验或行为;
沟通是指教师掌握“简述语意”的原则,表达 对学生的感觉、经验或行为的了解,运用自己的词汇和方式, 让学生知道教师已经了解其感觉、经验或行为,并引导学生 更深入地进行自我探索。

例如,在主题为“新生入学适应”的课堂上,笔者组织 大家说一说对于学生管理方面的感受。

有学生说:“来到这所学校以后,感觉管理太严格了, 仪容仪表、课堂纪律、劳动卫生等等许多方面都比以前学校 严多了。” 此时教师如果接过话题说:“严不好吗?严格,说明学 校对大家负责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严怎么行呢?”此 时教师就没有做到共情,这些话没有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的感受,只是以教育者的身份来说教, 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还会阻隔师生之间的进一步交流和沟 通。笔者当时在课堂上心平气和地说:“有些同学感觉咱们 学校在管理上过于严格了,有些不理解不习惯不适应,这也 是每年许多新生的共同感受。我知道大家在执行时遇到了一 些困难,也能够体会大家的不满情绪。同时请大家设想一下, 如果没有这些要求,我们校园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此时教 师就做到了共情,这些话顺应了学生的话题方向,表达了对 学生内心世界的理解,学生感觉受到了尊重,自然就愿意继 续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讨论,从而为下一环节的课堂活动奠 定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分类 共情分为初级共情和高级共情。初级共情就是教师能够 感受到学生传递过来的信息,设身处地地体会学生“明白呈 现”的感觉、经验或行为,并能让学生意识到教师的感受。

高级共情是教师不但感受到了学生传递来的信息,还能体会 到学生“隐喻或未觉察”的感觉、经验或行为,并能用语言 或非语言信息再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理解与信 任。

例如:在“感恩父母”主题课堂上,在引导学生分享各 自与家长的真挚感情故事时,教师可以使用初级共情技术,也可以使用高级共情技术。

学生1:我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懂得用努力学 习来报答父母的辛苦付出,可是虽然我百般努力,比别人付 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看书复习,我的考试成绩仍很差,我 感到很挫败,很愧疚。

教师的初级共情:努力却没有取得可以让父母和自己满 意的结果,我能理解你现在的痛苦。(能够感受并反馈学生 言语信息中的基本情感信息,并且给予了同情与支持。) 教师的高级共情:为了回报父母,你已经在学习上做到 了你能做的一切,我理解你,你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不 仅肯定了学生的不懈努力,也道出并肯定了该生行为背后的 高尚品德。) 学生2:我努力尝试同父亲友好相处,但总也行不通。

他对我太严厉了,近乎苛刻。

教师的初级共情:我能够听得出来,你与父亲的关系很 不和谐,我相信将来总会好起来的。(只针对学生言语信息 中的内容或认知成分,而忽视了其中的情感成分,其中的安 慰显得苍白无力。)教师的高级共情:你看起来无法友好地接近父亲,所以 感到沮丧。你希望他能够对你宽容些。(不仅辨明了学生的 情感,也指出了学生言语信息中所隐含的该生的不足之处:
“你无法友好接近”,隐含着该生没有履行好友好接近父亲 的责任。) (三)功能 (1)恰当地使用共情技术,能使学生觉得自己被尊重、 被理解、被接纳,从而感到愉快、满足,对课堂中的师生关 系有积极影响。

(2)恰当地使用共情技术,使教师能够设身处地地理 解学生,从而能更准确地掌握有关信息,特别是暗含在语言 后面的有意义的情绪化信息。

(3)恰当地使用共情技术,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表达、 自我探索、自我领悟,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师生间的 相互了解,促进师生互动向更深层次发展。

(4)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 学生来说,教师的共情有更明显的安慰、帮助效果。(5)教师恰当地使用共情技术,有利于营造安全、理 解、支持的课堂心理氛围,有助于所有同学真诚地开放自我, 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6)教师恰当地使用共情技术,能为学生树立良好榜 样,共同营造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班级心理氛围,塑造团 结和谐的班风。

二、共情技术的应用情境 初级共情技术适用于心理课堂的任何阶段,但是,更适 用于话题初始阶段,班级团体动力尚未完全建立和巩固之时。

例如:在“新生入学适应”主题课堂上,笔者在请学生 们说出各自有怎样的不适应问题时…… 学生1: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以前在家乡上学时,我 过得很好,有很多的朋友。可是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 学校里,我不知道会怎么样? 教师:你喜欢以前的生活和朋友,现在你离家求学,不 知道在这里会怎么样,有些茫然,是吗? 学生2:我在以前的学校里已度过压抑的两个星期,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些什么。现在刚从其他学校转学过来,也 不知道如何是好…… 教师:你对于以前的状态感到不满意,同时因此而困惑, 对于在咱们学校里要如何做也产生了迷茫,对吗? 教师适时、恰当的共情话语,使发言学生感觉到教师对 他的尊重与理解,也使班级其他学生深切深受到心理课堂的 温暖、关爱的氛围。

高级共情技术适用于话题深入阶段,当师生、生生之间 已有良好关系时,在大家共同探讨问题的根源、性质和解决 办法时。

例如:在“我们班级有力量”主题课堂上,笔者引导大 家谈一谈对于班干部的看法时…… 学生:我们的班长很负责任,为了班级利益不惜牺牲自 己的学习时间,他还把班里的情况能够详细、如实、及时地 向班主任汇报,他是个好班长,我想我应该支持他。

教师:我听到你说的是,他是个好班长,你觉得自己“应 该”支持他,是不是以前对他有过误解,出现过不支持班长 工作的情况? 学生:是的,我们之间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那时 候我经常跟他对着干。现在我很内疚自责……(教师的共情, 使学生自然地来寻找问题的根源。)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得不到他人理解、支持时, 最需要教师应用共情技术给予抚慰。例如:在“青春期异性交往”主题课堂上,一位男生分 享了自己在男女交往中遇到的困惑。

学生(男):我跟那个女同学真的没有什么,我们只是 在相互帮助学习,我们在一起时都是在探讨与学习有关的问 题。可老师和同学都不信任我,说我看她漂亮才去接近她的, 甚至连我的几个好朋友也怀疑、嘲笑我,我很委屈和无奈。

教师:我以前也有过被别人怀疑、冤枉的时候,我能体 会你的感受,我能深刻理解你心中的委屈和无奈。

学生:(抽泣)几乎所有人都冤枉我,我觉得太委屈了。

(教师的共情,使学生有种觅得知音的感觉,压抑的情绪得 到了宣泄和释放。) 共情的另一个最佳表达时机,是选择在学生最激动的时 候,特别是在他痛苦得难以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这时,教 师的共情最能深深地感动学生。

例如:在“感恩父母”主题课堂上,在“晒晒我的爸妈” 环节,学生纷纷谈到各自的父母如何爱自己,一位学生却表 露了自己特别的家庭状态。

学生:两个月前的那次车祸,爸爸受了重伤,花光了家 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不少的债。爸爸虽然没有生命危险, 却至今仍行动不便,家庭大部分的经济来源中断了,妈妈整 天在医院照顾爸爸,经常为了医疗费而愁眉不展。我想退学 去照顾爸爸,可他们都不同意,反复强调我要好好读书学习, 不要管他们,可我感觉家不再像个家,再无温暖和欢笑,我不再是倍受父母宠爱的那个我,这样的日子……(哭泣) 教师:你爸爸因故受伤了,家庭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 你和妈妈都很悲伤,你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我很理解你、 也愿意支持你(递上纸巾),我们全班同学也都理解你、支 持你(示意同学们围上前来,为他擦泪,轻轻拍肩或拥抱表 达理解和支持)。

学生:(拥抱着几位同学失声痛哭起来,过了一会儿后 渐渐停下来,擦擦泪)谢谢老师,谢谢同学们。压抑了这么 长时间,能够哭出来,现在我感觉好多了,谢谢你们的理解 和支持,其实我知道父母还是爱我的,我会和我的爸妈一起 担负起家庭的责任,也会不辜负家长的期望,好好珍惜学习 机会。

教师:我们大家都高兴地看到你从这件事情当中变得坚 强、成熟了。让我们用掌声祝福你的爸爸早日康复,祝福你 早日重归家庭的温暖(同时转身示意大家鼓掌祝福)。

三、共情技术应用策略 教师在心理课堂师生互动中运用共情技术时要注意如 下策略。

第一,在师生互动时要保持专注与倾听。教师只有高度 专注与认真倾听,才能了解学生的感受、经验和行为方式, 并将教师的理解准确地反馈给学生。专注与倾听是共情的基 础与前提。

第二,注意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的一致性。共情的表达除了语言之外,还有非言语行为,如目光、表情、身姿、 动作变化等。有时,运用非言语行为表达共情更为真实、简 便、有效,课堂上应重视二者的有机结合,要注意自己的体 态语言与表述内容的一致。如果教师有漫不经心与言不由衷 的表现,就会让学生心生反感。

第三,表达共情时语言要符合学生实际。教师在表达共 情时使用的语言,无论是单字或成语,还是行为性描述或经 验性描述,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社会文化 背景,这样要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切忌使用一些学生难 以理解的表达方式。

第四,共情的表达要适度。在课堂上教师表达共情要适 时适度,不能喧宾夺主,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表述,应该把 表述的主要时间留给学生,不宜作过多的深度分析。

第五,表达共情要多使用试探性语句。教师在表达共情 时,语气和句式尽量使用试探性的,可使用“大概”“可能” “或许”等词语,不能过于肯定,以便让学生有检验、修正、 解释、澄清或确认的机会。例如:“你是不是觉得自己……” “你好像……”“听你的意思,也许你觉得……”“我已经 感受到了你的……”等等。

第六,教师在应用共情技术时要合理把握自己的角色。

对于共情,教师要做到“进得去,出得来,出入自如,恰到 好处”。所谓“进得去”,是指教师确实能够设身处地地体 会学生的内心世界;
所谓“出得来”是指教师在共情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不能丧失客观、中立的立场;
所谓“出 入自如、恰到好处”是指教师做到了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筹 把握。如果教师在师生互动中与学生同喜同悲,完全受学生 情绪的左右,忘记了自己的课堂角色,也是不妥的。

综上所述,在心理课堂师生交流互动中,教师应准确把 握共情技术的内涵和要领,在合适的情境下恰当、合理地应 用共情技术,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 尊重、被理解、被接纳。这不仅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有积极 影响,还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和班级风气,进而促进 学生的自我探索与领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其实,许 多有经验的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正在有意或无意地 应用这项技术并从中受益,所以,正确把握并灵活运用共情 技术,需要包括心理教师在内的每一位教师进行学习并展开 实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