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师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对教师合作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 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当前许多教师都有合作学习的意 识,知道合作学习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新教师。
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的缺乏,非常希望能够通过教师合作学习 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还存在一 定的偏差,首先体现在将合作学习见效慢误以为没有成效, 许多教师在进行两、三次合作学习后觉得自身教学水平或人 际交流水平并没有提高,就对合作学习的效果感到失望,怀 疑合作学习的价值,或者干脆再也不参与。就拿培养创造性 思维品质来说,我们知道,在宽松自由的情境下是最容易激 发灵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而倾听、赞扬、眼神交流、鼓 励等许多合作技能都能促使这种情境产生,在集体头脑风暴 过程中,人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得到充分发展,在这种氛围中, 教师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自身的思维也极易受别人的 启发而得以灵感。但是这种氛围不是一时半会就能产生的, 是在教师长期合作学习过程中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基础上 产生的。美国合作学习专家杰克布斯曾说过:“达到某一目 标的最短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4]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 理解,教师合作学习的效果与效率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线性关 系。其次,教师的认识偏差还体现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教 师合作学习时倾向于选择同质教师,在教学风格、能力、兴 趣、科目、教龄上相近的教师容易组成学习小组,这些教师 将差异看作是实施合作的障碍,认为同质教师之间进行合作更便于交流与沟通,学习效果更大。然而研究显示,相比于 同质教师间的同化效应,异质教师间的争论与摩擦、互动与 合作更能激发教师的灵感与潜能。
(二)教师合作学习的能力水平较低 (三)学校支持环境薄弱 良好的管理氛围和宽松的工作环境是教师进行合作学 习的必要条件,这种环境的生成及维持从根本上依赖于学校 相关制度的建立。而在现实中,学校不仅缺乏科学合理的教 师合作学习评价制度,而且对教师合作学习重视程度较低, 学校领导对教师合作学习只有思想认同,没有行动支持,缺 乏对教师合作学习的系统培训。长期以来,学校对教师的评 价都是优奖劣罚,以量化的方式来考评教师,这种评价方式 不仅会增加教师的压力,还会加剧教师间的恶性竞争。社会 互赖理论指出,合作的情境使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目的与 群体目的是一致的;
竞争的情境使个体间相互排斥,个体目 的与群体目的是分离的。[6]由于许多学校管理者没有充分 了解教师合作学习的价值,因此只是表面上赞同,实际上并 没有大力支持教师合作学习,许多管理者不仅没有意识到教 师发展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而且认为对教师的投资周期长, 回报少,远不及对学校硬件投资那样效果明显,因此就更不 会对教师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培训,为其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提升教师合作学习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主体意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理论素养是实践的基础。因此, 教师首先要学习合作学习相关理论,掌握合作学习的内涵、 要素、方式及实施过程,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并与其他教 师建立新型合作学习关系,以适应教师专业标准的新要求。
其次,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只关注形式,不注 重实质的合作方式,教师在小组讨论的时候不仅要用心思考, 而且还要认真倾听,眼神交流,以使合作学习的效果最大化。
第三,教师要认识到在现代这样一个开放的网络式交互环境 中,个体是很难与他人或集体相脱离的,与其被动地卷入竞 争,不如主动地参与合作。教师要积极接纳与自己风格不同 的教师,要明白教师间的差异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 要充分调动潜在的自觉性,用一双慧眼去寻找其他教师的闪 光点。第四,教师还要具有一颗包容的心,平和地对待他人 的不足之处,客观理智地进行辩论,要知道辩论的目的不是 为了争个高低,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事实。
(二)积极转变角色,培养交际能力 (三)改善评价制度,提供合作平台 新课程改革指出,评价是一种共建的过程,并提倡建立 多元评价制度,对教师进行多角度评价。首先,学校要改变 教师评价过分注重选拔与甄别的功能,要将评价的目的放在 促进教师发展上,并将教师合作学习的态度、能力、参与度 纳入教师评价制度中,引导教师进行合作学习,进而逐步营 造出合作学习的氛围,这些都有利于缓解教师间由竞争造成的压力。其次,学校要将思想上的认同转变为行动上的支持, 积极倡导教师合作学习,为其提供合适的场所、设备等物质 条件。学校要减轻教师的负担,减少无用的会议,保证教师 合作学习的时间,并为其提供合理的时间安排。第三,学校 要对教师合作学习小组进行预先培训,让小组成员预先把握 教师合作学习的要素、特点、主要形式、过程等方面。合作 学习主要由确立目标、合理分工、互动互助、交流反思四个 要素组成;
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有读书会、教学研讨、课题 组、教学沙龙、教师博客群等;
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涉及教 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问题的处理、师生关 系的构建等不同方面。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 [M].北京:学院出 版社,2001:5. [2]黄政杰,林佩璇.合作学习[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 有限公司,1996:16. [3]沈建民.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M].杭州:浙江 大学出版社,2009:136. [4]马兰.合作学习:给教师的建议[J].人民教育,2004. (13-14). [5]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11:155. [6]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50-51.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