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媒介语境下大学语文教育的新模式 新媒介(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历史 上,雕版印刷术、凸版印刷机、无线电广播、黑白电视等都 曾是某个时代的新媒介,并且引领着那个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但它们都没有永恒地占据这一命名。而今,日常生活中的网 络媒介、手机媒介、数字电视等逐渐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新媒 介的主流和新宠。本文中所指称的“新媒介”,准确地说是 “以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采用数字化的编码形态, 所以智能化和数字化是其首要特征;
从功能设计来看,新媒 介的功能呈现融合趋势,也即多媒体化;
从实际操作而言, 互动性是其与传统媒介的重要差异,新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传 统媒介单向、中心――边缘式的传播方式;
此外,新媒介的 出现史无前例地融合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几种重要的传播样式于一身,网络和手机即是明证。”[1]随着信 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介逐渐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 的知识信息来源之一,时刻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思维和生活 方式。新媒介与大学语文教育的结合始于上世纪的90年代,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借助于新媒介的许多新的教学技术和 教学模式也日渐成熟。这里试举例说明。
(一)“互联网+”教学模式 过去,学生的学习收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的学习 效率。现在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自主学习的空间被打开, 学生的学习已不再局限于课堂45分钟。很多大学语文教师在 校园网开设在线教学互动窗口,在课前上传讲课提纲、电子 阅读材料、参考书目等电子材料;
同时以论坛的形式搭建教 学互动平台,与授课对象开展交流互动;
授课结束后,教师 根据学生在网上提问和评析的质量给予平时成绩评分。例如 南开大学的“大语在线论坛”,它设有“在线答疑”、“教 师书斋”、“原创天地”和“自由在线测试”等板块。[2] 这种教学新形态,使得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互动式启发、团 队式研讨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双丰收。
(二)微信教学模式 传统的大学语文课教学,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作 为通识课,学生人数多,专业各不相同,语文基础差异大, 在课堂上无法全面兼顾,更缺少反馈互动。一些同学课下想 进一步探讨学习,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指导或学习的氛围,渐渐地放弃了自学的兴趣。而“微信”这种新兴媒介的出现, 就很好地解决了此问题。某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构建 “大学语文课微信平台”,针对一个系的多个班级建构“微 信群”,课前在群里预告讲解内容,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图 片、影像、文章等相关内容都可以在群里分享讨论。课堂有 争议的问题,阅读中的疑问也可以在微信中提出来,大家广 泛参与,各抒己见。“微信”具备的朋友圈、语音对讲、视 频对话、图片分享等功能,新颖独特,正好符合90后大学生 活泼好动、追求新潮的心理特点。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 择参与,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发语音参与讨论,性格内向 的学生可以用文字的方式表达,计算机技术好的学生可以编 辑图片和影音分享给他人,随时随地掀起讨论热潮,从而形 成头脑风暴,碰撞出思想灵感,提升自我表达能力。这种方 式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此 外,近年来大学语文微课、慕课的出现(如爱课程网“大学 语文慕课课程”),也倍受瞩目。它解决了大学语文教学课 时不足的问题,满足了学生掌握更多新知识的渴望。尤其是 微课,短小精炼,契合当代大学生课余时间碎片化,难以进 行长时间学习的情况,因而深受欢迎。
二、新媒介给大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变化及影响 十多年来新媒介广泛地运用于大学语文教学中,为母语 高层次教育带来以下显著变化:
(一)新媒介激发了大学生研学母语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当今的90后大学生都是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 中成长起来的,因而对此有种天生的亲切感。他们喜欢接近 新媒介,熟悉并擅长使用新媒介的各项功能,习惯于虚拟空 间想象和互联网思维。在新媒介环境下,很多大学语文教师 积极利用精美图片、音视频、微信群、微课程等手段辅助教 学,呈现教学文本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容易与学生达 成心灵共鸣和兴趣契合。丰富直观的新媒介教学手段使教师 更容易抓住大学生的眼球,使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 和吸收更加自然和深刻,大多数学生对母语的热爱之情和深 度学习兴趣便由此激发出来。
(二)新媒介拓展了大学语文教学的形式和空间 印刷媒介时代的语文教育活动,师生共处同一时空,教 学形式单一。随着新媒介的发展与演进,教员不断开创新的 教学形式,改变了物理时空对大学语文教育活动的限制。比 如上文提到,很多大学以校园网或互联网为基础,创建大学 语文在线网站,师生借此进行教学和交流活动。首先是教师 课前推送预习资料,把经典篇目的背景知识和基础语言点预 先发到网上,减少课堂讲授的负担,课上就有更多的时间训 练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启发创新思考,传统的课堂教学 延伸到了课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得到改变;
其次是学 生通过网络与教师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 请教,新媒介的即时性和便捷性让这种沟通变得很简单,师 生的互动在虚拟的自由空间里得到极大的释放,学生与语文的距离也越来越近。[3] (三)新媒介强化了大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和学习主体 性 在传统媒介时代,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渠道基本局限于 纸质教材和课堂授课。但处于新媒介时代,网络上的教学资 源丰富多元且增长迅速,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
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介进行广泛的文学阅读和自我学习,查询 探索自己未知、未懂的问题。教师也会在传授核心知识的同 时,预留相应的教学内容或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行搜 集资料或撰写课程论文,并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集中验收 和评价。新媒介的诸多功能,可以使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 积极而高效,其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都 会随之获得显著提高。当然,新媒介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看 到它给大学语文教育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其 消极负面作用。首先,新媒介理论上只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 具,而非主体,不能让花哨的形式过分抢夺学生的眼球,而 忽略教学内容本身,更不能全面取代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事 实上有些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喧宾夺主现象,过分关 注新媒介的运用,以眼花缭乱的课件技术掩盖了授课内容的 苍白和浅薄。其次,有些大学生自控能力弱,过多沉溺于手 机和网络,迷恋人机对话,热衷网上交往,上课翻网页、打 游戏,不认真听讲,失去了对现实课堂的感受力和积极参与 的意识。再次,新媒介的海量信息容易让学生感到迷茫而不知所措,甚至是迷失,而网络的“碎片化”阅读方式对学生 的深度阅读能力也造成一定的侵害,写作文章更是难上加难, 文体意识淡薄,模式化倾向严重,内容空虚,语言缺乏真情 实感。
三、新媒介给大学语文教师造成的新挑战 在新媒介背景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更好地掌 控教学过程、更好地利用资源推动学生的学习是教师所面临 的现实挑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与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 能适应时代需求,只有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我们才能在新 的语境下担负起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任,才能使作为学习 主体的学生从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一)良好的信息素养 在新媒介语境下,学生不断提升的网络学习能力和海量 的大学语文网络教学资源促使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信 息素养。大学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大致包括:快速而准确地 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如掌握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方法如站 内搜索、精确匹配等,)、有效地整合信息的能力(如判断 信息质量、分析信息间逻辑关系、归纳综合各类信息形成新 信息等)、使用各种平台技术完成教学功能的能力(如建立 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和教学BBS、QQ群、微信群等)。提高教 师信息素养并不需要教师都成为计算机的高手,然而需要教 师自觉地培养自己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比如 教师应让自己逐步适应网络阅读,让网络阅读成为教师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习惯用电脑写作, 要掌握超文本结构如教学课件、电子幻灯片、个人教学网站 的多媒体写作等等。只有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使用能力提 高了,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信息工具,在传统 教学的基础上丰富教学手段,延伸和深化教学过程。
(二)特殊的人格魅力 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过 程,教师主要是作为知识传授的工具而存在的,课堂教学呈 现出一种稳固的以教师为中心、上对下的传播结构,教师的 权威色彩比较明显,其情感态度、教学风格、人格魅力对许 多教师的教学过程来讲,影响并不显著。然而,在微博、微 信等新媒体平台上,借助新媒介扁平的传播结构和它所赋予 的人人都可发言的自由传播权利,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平 等的交往氛围,学生也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寻找对他们非常 重要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感。在这样的师生互动过 程中,教师既是引导者,更是网络教学共同体中普通的一员, 教师要注意弱化自己的权威色彩,将自己作为团体的一分子, 以一种真正平等和尊重的态度面对学生,通过自然、活泼、 生动的交流方式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接 纳,团体讨论才能顺畅进行。在新媒介语境下,大学语文课 程的人文性也会进一步凸显,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互动中,会 更深入地探讨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复杂交织的情感、生动鲜明 的人物性格以及贯穿其中的关于人生、社会、自然的思考。教师在互动中通过饱含情感的深刻分析和点拨,提升学生文 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不仅让学生受到理性智慧的启迪, 更可以使学生获得思想感情、审美体验、精神境界、人生价 值等多方面的感悟和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 格境界。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学生不仅仅是在跟一个信息的 传授者学习知识,更是在跟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进行精神的交 流,教师的情感力量、人格特点、价值追求都会更加清晰地 显露在学生面前,这无疑对教师的人格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三)深厚的学识素养 新媒介语境对大学语文教师的学识素养也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这首先是因为网络学习资源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在 面对日益丰富的网络资源时,学生对新媒介具有高度的亲和 感和热情,学生通过新媒介的学习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促使教师必须不断扩展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与其他 学科相比,大学语文有着特殊的学科性质,它的外延博大而 宽泛,与人文社会的许多学科边界模糊,彼此互相融合。学 生在多媒介语境下接触的各种人文社会知识或者本身就是 大学语文的核心知识,或者与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具有错综复 杂的衔接点,它们都可以拿来展开讨论和思辨,面对学生可 能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提升自身学识素养的要求 自然会具有特别的紧迫感。那么,大学语文教师需要着重在 哪些方面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呢?除了大学语文教学本身要求的语言和文学知识、读写能力以及读写教学能力,教师 还必须着力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提升:一是教育学、心理学 知识。掌握教育规律特别是多媒介语境下的特殊教育规律, 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了解不同人格特征的大学生的学习特 点、交往风格及相应的引导方法。二是哲学、社会学、伦理 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普遍适用的思想方法, 与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人物的社会伦理价值和人文价值、文学 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蕴。三是文学发展动态、网络文学 的发展趋势、文化热点和社会思潮等。不排斥流行文化,能 够帮助学生理性分析流行文化与社会心理的关系、流行文化 和经典文化的关系,理性分析网络文学、影视文化等流行文 化的精华和缺陷。只有在各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素养, 教师才可以胜任一个指导者的角色,才能引领学生不断领略 大学课文课程的魅力。
(四)出色的组织能力 随着新媒介对大学语文的介入越来越深,传统的语文课 堂结构将会受到革命性的影响,近年来“翻转课堂”的呼声 越来越高便是一个证明。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 组织能力无疑将会被提到更加显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教师 开始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主动将自己在课堂教 学的“演员”角色转变为“导演”角色,将自己的作用由传 授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发兴趣、创设情境、订制规则、组织 讨论、引发思考、探究答案。实施新媒介平台上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拥有出色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使讨论始终不偏离 正题,一步步将论题引向深入;
引发所有学生的兴趣,鼓励 原本不够活跃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
在出现激烈冲突时果断 处理,安抚学生情绪;
在关键时候适时点拨,使观点不误入 歧途,出现价值观等方面的偏差。教师可以允许学生的讨论 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讨论有适当延伸,然而教师要始终把握 好教学目标,使讨论不远离语文知识和读写能力这个大学语 文的基本宗旨,促进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融合,保证教学 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四、结语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母语高等教育的承载方式,担负着传 播中华大地悠久的语言文学和民族文化,全面提升大学生生 命素质和人格精神的重任。新媒介赋予大学语文教育新的时 代内涵与现实意义。[4]新媒介的发展和演化,倒逼大学语 文教学技术和模式变革,同时不断为其开辟崭新的天地。如 何发挥新媒介的优势,更好地实现语文教育的功能和目标, 实现大学语文教育从线性和平面性到立体性的质的飞跃,真 正让学生领会到文学的价值、文化的魅力,领会到母语的博 大精深,是当下所有大学语文教师都应该深入思考和探索的 最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勇.新媒介文化的形态及特征论略[J].新闻 界,2011,(5):99-100.[2]金鑫,李广欣.大学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主体性[J]. 中国大学教育,2016,(4):87. [3]林莎.浅议大学语文课程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构建[J]. 中国成人教育,2015,(7):141-143. [4]曹正勇.自媒体语境下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初探[J]. 语文建设,2014,(8):7-8.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