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在大学一段时间的亲身实践学习后,他们对所学的内容 并不满意,而如果想要再次选择专业却受到学校教育规章制 度的种种限制。于是,这些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面 前开始迷惘、困惑、苦恼,对任课老师的讲课越来越感到厌 烦,对学习逐渐失去信心和动机,以致平时碌碌无为,无所 事事;
考前临时抱佛脚,通宵达旦。而且,随着目前大学生 所面临的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有些大学生更是对未 来毫无信心,逃避学习,放纵自己,整日沉溺于上网游戏等。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归因 结合社会心理学的原理知识,要想解释大学生心理问题 的根源,就必须“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 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 律。”[1]3根据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和大学生 心理问题的现状,归纳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个体心理层面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心理逐渐发展成熟起来。他们的 思维从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转化。由于大学生对事物认知的主观片面性和缺乏生活的历练,他们 在进行道德判断时难免出现偏激想法;
由于大学生的情绪情 感日益丰富但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波动较大,他们更会因道德 信念体系的不完整而心生疑虑、困惑等。面对上述众多问题, 大学生应该学会审时度势,及时进行自身的控制和调节,否 则,就会影响和抑制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积累形成心理 问题。同时“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除了个体本身的成 熟外,还包括与外界(主要是与其他人)的交互作用,即人 际关系。”[2]46-54社会心理学家经常用人际关系来解释行 为。人只要生存在社会上,就必须要与他人进行交往。事实 证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个最 重要的任务。如果一个人善于交际,与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 系,就会有利于个体形成崇高的品德和人格;
相反会给个体 带来不利因素,造成个体的冷漠无情、烦躁不安等,更影响 到个体道德行为的具体实施和顺利完成。
(二)社会环境层面 “社会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形式,每个人的一生都处 在各种社会情境中。这些社会情境总是对处于其中的个体或 群体施加各种社会影响,由此产生的个体或群体的心理与行 为活动具有某种社会意义。”[2]46-54研究探索大学生的心 理问题,应该紧密结合现实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的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 的建设速度,更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良因素,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 驱动,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必然导致大部分学生在面临 种种压力和艰难选择时,不能正确把握自己,难免做出违背 道德准则和自己良心的行为。而且,目前社会上一些不公正 的、腐败贪污、职场潜规则现象更使大学生感到困惑迷茫和 不可思议,甚至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会影响他 们对事物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以致不知所措,误入歧途。
三、社会心理学运用于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思想教育者应加强自我教育,提高完善自身的综 合素质 (二)重视情感因素,进行激励感染教育 (三)提高思想认识,促进教育者的态度正向转变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