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看“保守”的本土宗教改革对于近代早期英国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文试 从城市所受到的多方面影响来审视英国宗教改革,以期回答这一疑惑。
1 英格兰议会于1529年开始策划对本国教会的改革,它的直接起因很大 程度上源于亨利八世的婚姻问题。这场改革正式开始于1533年颁布的一系列意在 革除教皇在英格兰的权威的法令,在1536年到1540年大中小修道院的解散中达到 顶峰。王室没收修道院的动产和不动产,在随后的年代中又将其中的大部分投放 市场。爱德华时期,王室又解散了同原教会密切相关的机构团体,比如礼拜堂、 各种社团以及慈善组织等。
关于这场宗教变革的研究,西方学者已经取得丰硕成果,所涉及的领 域颇为丰富,涵盖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等各个方面,其中不乏城市史 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英国宗教改革研究包括教士婚姻状况的变化、对英国民族国 家形成的推动等等。与国外研究不同的是,国内关于宗教改革与城市两者之间的 关系的研究较为少见。另外,受传统史学观的影响,以往国内学界对英国宗教改 革的评价并不高,随着史学思想和理念的多元化,此种状况有所变化。
关于英国宗教改革对城市的影响,西方学术界众说纷纭,其中存在着两种泾渭分明的观点:其一为断层论’认为宗教改革对天主教色彩的道德习俗的 取消,打乱了传统的城市社会经济生活,给城市带来大量棘手的社会问题。持此 类观点的学者主要理由是:首先,在教会财产世俗化方面,宗教改革并没有达到 目的;
其次,破而不立的现象大为存在,即一部分具有社会协调作用的组织机构 被解散后并没有成立相应的团体以弥补之;
再者,由原天主教教会组织和庆典活 动衍生出来的经济活动因为教会改革而消失,给依凭这类经济活动而发展的城市 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二为延续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反对断层论,他们认为城 市文化在宗教改革过程中并非是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而是有自己的生命力 和弹力,它有选择性地延续,所以宗教改革后的城市生活并不是断层论者所说的 那样混乱不堪。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宗教改革在最初的 二十年间确实强烈地冲击了整个王国的既有社会秩序,给城市治理造成不小的困 扰;
另外 一方面,从较长时段来看,原教会所享有的各种权力和权利的重新分 配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契机。为了更清楚地认识英国宗教改革在当时社会层面所产 生的历史意义,本文打算从上述两个方面对宗教变革施予城市的影响作一番具体 分析。
2 国内关于英国宗教改革局限性的认识是基于欧洲大陆的宗教改革而 言,多认为前者过于保守,改革之后的英国教会保留太多天主教的残余,这未免 有失公允。就当时实际情形来说,王国一统不到半个世纪,都铎王室所要考虑的 是如何着手进行变革但又将其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但即便如此‘‘保守”的英国宗 教改革还是给王国带来比较大的冲击,甚至诱发部分地区的暴动。从城市的角度 来看,相对于改革之前教会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宗教改革对城 市生活也不可避免地有所冲击。中世纪晚期到宗教改革前,维持城市社会秩序的任务大多是由教会来 完成:教义信条、节日庆典以及其它宗教行为在彼时城市社会中起着管束和协调 的作用。自中世纪中期以来,英格兰社会各阶层受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已经产生 了共同遵守的道德习俗,当时的社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依赖这些共有的价值 观才得以维系’比如协调社会矛盾、倡行乐善好施以及为时人的社会交往提供便 利等。具体到城市来看,因为拥有较乡村更多更为密集的人口,所以传统教会及 其教义在维持城市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中世纪后期城市文化生活较为 丰富,绝大多数文化生活同宗教的关系尤为密切,不管是宗教庆典亦或是依据《圣 经》故事改编的戏剧,无不处处体现出浓郁的宗教色彩。比如坎特伯雷每年都会 在圣徒托马斯•贝克特悼念曰前夕举办大型的巡行瞻礼,每逢此时街道上由彩车 和表演者组成的游行队伍颇为壮观。而每辆彩车向观众描述的便是一宗宗众人皆 知的基督教典故,比如耶稣诞生、圣母升天等。宗教改革前,城市教育与教会的 关系甚为密切。直至16世纪初,许多修道院和教堂都承担着为城乡儿童提供启蒙 教育的重任,比如在达特福德、圣埃德蒙兹以及雷丁,教会机构为这些地方的教 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宗教改革前的城市社会而言,宗教节日及其庆典活动在维持社会 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典型的如“基督圣体节”(CorpusChristi),又称为“基 督圣体瞻礼”,是天主教重要节日之一,于每年5月底到6月底的某一天举行。节 日从游行活动开始,人们抬着钉有基督圣体的十字架穿过街道,抵达游行路线另 一端的教堂后放下基督圣体,游行便宣告结束。此后,城市主要街道便会上演诸 多节目。
上述游行队伍的行列安排比较清晰地反映出基督圣体节在维持城市 社会秩序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游行队伍中有教士、信徒、市政官员以及行会人员, 其中市政官员和行会人员需要穿着特定服装,比如官袍和行会制服。在这个行列 中,身份地位决定着游行队伍的人员的站位:走在游行队伍前面的是较低级的行 业人员,接着依次是较高级行会人员和市政官员,市政官员的身后便是基督圣体 以及侍奉圣体的教士,市长则位于圣体一旁。人员站位的安排体现出社会等级秩 序,与圣体的距离的近与远取决于站位者地位的高低。另外,同一行会中的成员 的站位也依身份而定,市政官员中同样如此。可以看出,城市精英巧妙地利用了重大宗教节日庆典以强调现实生活中的身份秩序,此举有利于强化城市上层的权 威,对于维持当时城市的社会秩序颇为重要。
相对于乡村来说,当时的城市更需要类似基督圣体节的宗教节日及其 庆典活动来强调社会秩序。因为乡村的社会地位来源于血缘和土地,而城市居民 的社会地位并不是随着人的出生而注定的,先天的缺失只能靠后天的行为来弥补。
传统教会在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衬托出英格兰宗教改革破坏性的 一面。宗教改革取消了与传统教会有联系的仪式和节日,这些庆典节日所具有的 社会功能也随之消失。16世纪30年代末,传统的节日庆典开始受到攻击。到1547 年,考文垂取消了圣乔治日、耶稣升天节、降灵节以及基督圣体节等大型巡行瞻 礼;坎特伯雷在教会改革中取消了圣托马斯升天节前夕的巡行瞻礼。宗教改革破 坏的不只是天主教的教条教规和仪礼,它还革除了原来教会的权威,摧毁了这些 权威能够展示自己的舞台。宗教意识的变化导致英国民众宗教信仰分歧,城市较 为集中的人口往往使得这种分歧的破坏性显得分外严重。比如,1536年,在德文 郡的阿克斯敏斯特市,鞋匠菲利普•盖芒的新教思想几乎搅翻这个小市镇,为了 惩罚他,市民上层不惜通过作伪证、捏造证据的方式对其提起诉讼,从1536年开 始到1537年,这个原本宁静平和的市镇被争论和分歧所淹没。
英格兰宗教改革将修道院、礼拜堂等机构悉数解散,并没收了它们的 产业,此举一方面冲击了那些经济来源依赖宗教活动的城市,另一方面,对于其 他城市而言,由于天主教机构团体的解散而新的宗教机构又没有形成,改革之前 由原来教会承担的部分宗教和社会活动难以为继,比如教会慈善、社会协调和管 制等等。除此之外,因为所有富有者都有资格收购宗教改革后被投放到市场的教 会地产,城市还面临着诸多来自世俗社会的挑战和竞争。
宗教改革前,教会是英国大领主之一,各级宗教机构所领有的产业中 有相当大一部分与城市关系非常密切。这源于英国城市在12世纪兴起之后各级修 道院对城市产业的浓厚兴趣,修道院或投资于城市不动产或直接在自己的领地上 设立市镇,以便获取高额租金。故此,到宗教改革前夕,教会产业中的一部分与城市产业在地域上或部分交叉或大部分重叠或城市本身便是各级修道院的领地。
宗教改革后,王室将部分教会产业投放到市场’由于对购买者的身份没有特殊的 要求,所以王国内富裕的团体或个人充斥其中。对于自中世纪以来便与这些宗教 改革之后流入市场的教会产业有瓜葛的城市(即城市或全部或部分为教会的产 业)而言,购得产业的外部个体的权利主张对城市的完整性和习惯上享有的权利 构成了威胁,外部个体与城市市民团体之间的矛盾便一触即发:他们与市民因争 夺依附于不动产之上的政治经济权力而产生一系列争端,有些争端甚至能延续好 几年才得以平息。比如,1540年,威廉•里德购得萨福克郡的贝克尔斯市周围的 湿地。这块沼泽地原本属于贝里的圣埃德蒙兹修道院,其重要性对于贝克尔斯市 来说至关重要,而且这块湿地本身涵盖城内的一些土地。里德为购买这块土地已 经花销不菲,所以他急于行使湿地的管辖权以获取利益。他委派多名代理人员去 征收各种罚金和利税,然而这些权力和利益一直由市民享有;
另外他还提高了城 中属于他的产业的租金,并拒绝给予市民其它方面的一些管理权。为了维护城市 惯有的权利,贝克尔斯市向国王申请特许状并于1543年得到了它,然而里德并没 有就此放弃,市民团体与里德陷入持久的诉讼之中。伍斯特郡的伊夫舍姆市有着 同样的经历。
艾尔斯伯里市和巴恩斯特珀尔自治市所面临的麻烦也颇具典型性。托 马斯•帕金顿在宗教改革后购买了原本属于教会的艾尔斯伯里市的领有权,但是 该市自治政府成立已久。为了享有他所购买的权利,帕金顿一纸诉状将市民告上 法庭,其罪名是伪造惯例书,此举使得缺少自治权合法文书的市民异常为难。威 廉•霍华德勋爵购买了位于巴恩斯特珀尔自治市的一座修道院,但是他在购买之 后发现市民已经在修道院辖地内设立法庭,并行使一定的治安权和征税权。霍华 德勋爵认为这些权利应当随着修道院产业的易手而让渡给他,城市官员在日常管 理中遂遭到勋爵代理人的处处刁难。
由此可见,购买英格兰天主教教会产业的外来个体在收购成功后,大 都会通过各种方法来收回依附于这些产业之上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力,这就同那 些与教会产业有关联的城市产生了矛盾,因为这些城市在此以前已经依惯例享有 或多或少的自治权利。概言之,除了宗教城镇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之外,宗教改革大致从以 下两个方面给当时的城市带来负面影响:宗教方面,历来已久的天主教教会及其 信条遭到变革,尤其是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 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
世俗方面,位于城 市中原本属于教会的不动产的抛售冲击了城市的整体性,城市所惯有的政治经济 权利受到威胁。这是英格兰宗教改革负效应的一面,它确实给王国带来了不容小 觑的困扰。
3 英格兰宗教改革对当时的城市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一方面,一些习 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已不复从前,另一方面,教会产业的变动对城市在地理上的完 整性以及市民所享有部分政治经济权利构成了威胁。那么宗教改革对于城市而言, 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否如断层论者所言的那般是一场灾难?在笔者看来,并不能 简单地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诚然,宗教改革给城市带来的冲击有其破坏性, 但此类挑战并不是所有城市都无法迈过的难关。对于经济多样化的城市而言,这 种挑战在城市应对得当的情况下,最后大都转化为推动城市政治经济向前发展的 契机:原来由天主教所发挥的协调功能大都转移到城市政府手中,比如原教会主 导的救济穷人等慈善事业改由世俗政府负责,这种变化看似加重了城市政府的负 担,实则是强化了城市的权力,促使城市政府机构作出相应的改变,这有利于城 市政治的发展;
教会产业进入市场后,城市也有机会购得涉及到自身利益的地产, 虽然此举需要城市花费较多时间和财力,却有利于城市保持地理和政治上的完整 性,尤其是在中央王权有意向地方城市分权的情况下,则显得更为重要。
亨利八世在悉数没收英国天主教会产业之后不久便将这些产业中的 大部分投入到市场。教会产业的售卖给当时的城市带来了一些冲击,那么城市在 教会产业竞购中是否能够得利?如上文所述,两轮解散(即亨利八世时期的修道 院的解散,以及爱德华六世继位后对其他宗教机构团体的解散)所涉及的教会不 动产之中有相当多的产业同城市有牵连。在亨利八世时期的教会产业所有权的变 动中,大多数城市并没有获利,阿萨•勃里格斯认为:‘‘每三名贵族中就有两名或 者通过赠予、或者通过购买,获得了修道院地产。……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交易的地产,并未落入‘暴发者’或投机商手中,而是落入了……贵族和乡绅的手中。虽 如此,但在最初不动产交易中占得先机的部分权贵或因为自身经济窘困或因其初 衷在于投机倒卖,将入手的不动产重新投向市场或者出售给王室,城市往往能在 这部分不动产的二次交易中购得对城市而言至关重要的那部分产业。在爱德华六 世时期的天主教产业所有权变动中,大部分城市不再如前一时期那样犹豫不决, 而是通过种种手段来获得这些产业。比如典型的教会城市雷丁市是伯克郡最繁华 的城市之一,有一个大修道院及三所教堂。当该市教会机构及其产业发生大动荡 时,市民尽其所能使用的手段将这些教会产业据为己有教会产业所有权变动时各 方都尽力争取的原因在于与这些产业尤其是不动产一同让渡的还有对这些产业 所享有的政治权力。故此,教会产业流入到城市手中对于城市发展而言,除了有 直接的经济利益之外,还意味着外界通过产业所有权来干预城市内部事务的可能 性大为减少,减轻了城市对外界贵族的依附。
另外,从整个王国的行政体系来看,在中央有意向地方分权的情形下, 教会产业的流入为城市带来的益处不止于上面所述,大批城市趁机向中央王室申 请自治特许状,从而成为自治市镇。
自1485年都铎家族立朝之后,英国社会秩序不太稳定,宗教改革造成 的冲击使得维持王国稳定的问题显得更为严峻。中央王室虽然有心维持稳定的社 会秩序,但是在地方的管理上,无论从人力还是财力上,都捉襟见肘,惟有分权 于地方,通过地方精英的配合来维持王国的管理。这对于在教会地产争夺中获利 的城市来说意义重大,即,向王室提出自治申请,获得象征城市自治权的自治特 许状,这样一份文书则进一步巩固了城市整体性和惯有权利的保有。据蒂特勒统 计,在都铎王朝建立至亨利八世解散大中小修道院行将结束时,首次从国王那里 获取自治特许状的城市一共只有13个,而在此之后的一个世纪当中,这一数量达 到150个,而大部分自治特许状的获得则发生在宗教改革后的半个世纪中。可见 宗教改革为城市政治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4综上所述,16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英国对传统教会进行了改革,这 场变革对城市而言弊利相随。一方面,宗教改革使得城市面临少有的冲击:它破 坏了传统的宗教机构,使得维持城市社会秩序的各种方式一时无所依靠,增加了 当时社会的不稳定性;
而位于城市的教会不动产的世俗购买者向城市提出权利要 求,对城市亦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另外一方面,宗教改革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契机:王室在宗教改革过 程中没收了教会不动产并将其中大部分投放到市场上,虽然引起了城市外的购买 者和城市之间的争夺和矛盾,但城市在不动产市场上的获利巩固了其惯有的权利 和整体性,在中央有意分权的情形下,这种获利对于大部分城市政治而言,则意 味着更为重要的发展——自治。换言之,宗教改革给城市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暗含 着诸多有利于城市的因子。天主教机构团体的解散,教会地产的没收及售卖,是 英格兰自诺曼王朝确立之后前所未有的一次重大的政治、经济甚至是司法利益的 重新分配。这些对于当时城市尤其是长期受到教会控制的城市而言,意义重大。
从当时整个王国的政治氛围来看,社会并不稳固,王朝的运行较多时候要依赖于 地方精英,故此,王室倾向于分权给地方,城市趁此机会获利良多。城市政治经 济的壮大又进一步推动着英国社会的转型,这其中颇具历史意义的是下院的崛起 和议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从这个方面反观宗教改革,它对于英国社会转型的意义 之重不言而喻。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