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党章 >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述

来源:党章 时间:2019-11-18 08:14:40 点击: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述 摘要:随着国家的深化改革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竞 争日益激烈。对当代大学生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对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各高校连续发生 大学生退学、犯罪甚至自杀的情况,并且呈上升发展的态势。

致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 作为一个独特群体,需要强化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和引导。

本论文旨在通过分析和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 原因,进一步探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促进大 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对策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存在的问题 1.1学业困惑 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不少大学生对于将来的 人生道路感到迷惘与困惑。部分大学生受高中升学压力的影 响产生恐惧考试的心理。这种惯性延续到大学,因而在大学 期间每当考试,都会让他们陷入负面情绪之中,烦躁和焦虑 总是环绕在身边,总是走不出考试带来的阴影。[1]有些大 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在缺少老师监督指导 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地完成学习,这样会在原来成绩优异的学 生心里产生巨大的落差,盲目陷入苦闷和自卑的心理阴影之 中;
一些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但是当 他们努力奋斗了之后却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不免也会把自己带入愤世嫉俗的不良情绪之中,感叹上天的不公、盲目仇富, 最终致使自暴自弃;
有些学生满怀希望的进入大学生活,要 求自我完善,可想法与行动总是不一致,在一次次的虎头蛇 尾中渐渐消磨了自己的意志,产生嫌弃自己的念头,可又不 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完善自己,最终笼罩在焦虑烦躁之中狂躁 不安。

1.2情感困惑 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异性的爱慕和对 爱情的渴望越加显得强烈,与之同时出现的则是情感困惑。

对于性格内向又不善于交往的学生,在表达自己情感时,由 于自信心不足、害怕尝试以失败告终而久久不敢表达自己的 爱慕之情。自己却常常受情感摆布,坐立难安,深深陷入单 相思之中;
也有一些学生在表达情感时能够轻松自如,也能 轻松获得异性青睐,但却建立了多重暧昧关系。这样的直接 后果就是整天忙于处理各种情感关系而荒废了学业,并处在 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对身边的各种言论而过度敏感,使自 己的处理方式与他人标准冲突而倍感烦恼;
当情感危机发生 时,有些学生性格过于偏执,不能合理地解决问题,甚至放 纵自己的负面情绪走向极端;
有些学生沉迷于网恋,但是网 恋潜在着许多不确定隐患,而且有些学生也不能适应虚拟与 现实之间的人物转换,从而加重对现实人的厌恶,让自己更 加的封闭。[2] 1.3人际交往困难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普遍存在人际交往困难的问 题,这部分学生迫切地希望与他人有更多的交往机会,可现 实总是不尽如人意,在多次尝试失败后,让他们陷入了更深 的自卑深渊;
有一部分学生也尝试与他人进行合作,但在表 现形式上总是得不到其他人的肯定,在同别人的接触中总是 一次次的碰壁,得不到与人交往的快乐,最后产生了放弃与 人交流的绝望;
有些学生屡屡尝试却总是失败,自信心倍受 打击;
有些学生经不起现实的打击,遇到一些交往危机,便 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
有些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现状,也尝 试做出些改变,自己的谨小慎微却不能换来巨大的改变,因 而也会让他们苦不堪言。他们苦苦寻找问题的关键所在却总 是事与愿违,他们屡屡尝试突破这个魔咒最后却仍以失败告 终,他们在不断的打击下变得沉默或者萧条,最终丧失生活 的信心,而走上自我毁灭的不归路。

1.4心理适应障碍 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的大学校园,自我认知上的不 尽完善不可避免。关键是要做好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和大学生 角色的转变。进入大学,多种文化理念、不同的价值观念充 斥着大学校园,对于大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如何 快速适应环境调整自己便显得尤为关键。有些学生在进入大 学之初对大学生活抱有过高的期望,结果在复杂多变的校园 生活中,他们对现状越发的不满,非但没有及时反思积极适 应周围环境变化,而是以一种看似高傲的姿态孤立在了人群之外。这样的举措非但没有有效地缓解自身的抱怨情绪反而 加重了他们内心的焦躁与不安。本应能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的 当代大学生,却由于自我意识发展不足的阻碍不能充分适应 多元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本应在不断的 学习反思中不断进步,最终却束缚了自身的发展,丢失了成 长的机会。

2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2.1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 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自我意识最初便是在家庭环境中萌发 成长。然而少年时期自我意识还尚未成形,需要父母的正确 指引和规范。然而在我国家庭教育中,在培养孩子的自我意 识方面存在着三个失误:①父母对孩子缺少正确的引导。父 母只会赞许他们自己喜欢的一方面,对于孩子的不足则表现 的极为不厌烦。这种教育方式的直接后果便是孩子难以建立 起充分的自信,对自己过于苛刻甚至讨厌自己。这样对孩子 的心灵伤害是巨大的,既不能被挚爱之人接受,也不能被自 己接纳,他们对别人就会毫无接纳之心。这样发展下去的结 果是可怕的。②父母只专注于孩子的学习生活,忽略了情感 交流。自我意识的核心是自我认知,孩子渴望展现自我认识 自己,但父母却恰恰忽略了这点,使得孩子在情感方面日渐 封闭。[3]③父母将过多的负能量传输给孩子。父母出于对 孩子的保护过早过多的将社会的冷漠带给了孩子。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一个不懂得爱的人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焦躁 不安、暴烈、固步自封甚至自我毁灭。

2.2学校教育 在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也发挥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自我意识需要在学校教育中进一步的健 全和完善。但是学校教育中也存在着些许问题:①学校的评 价标准过于狭隘。在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环境下,评价孩 子的标准似乎只有成绩。对于表现规范或者成绩优异的学生 更容易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喜欢,对于那些成绩靠后又不规范 的学生得到只有训斥。得不到老师喜欢又总是得到批评的这 部分学生就很难建立起自信,很难融洽地融入班级大环境之 中。这种评价标准明显是错误的,不可取的。要善于发现孩 子本身的特质,鼓励其发挥优势,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②限制孩子表达情感的机会。在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下,尊 师重道成为限制孩子表达自身意见的重磅炸弹,孩子自我的 权利不太容易得到尊重。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注重知识教授, 却忽略了情感的培养。孩子们的情感不能和师长交流,无形 之中受到压抑,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变得封闭与麻木。这样的 教学理念缺乏师生间平等交流的机会,使自身情感无法得到 表达。③学校教育缺失对爱的引导。长久以来,老师在学生 面前都是不言苟笑,不允许学生有表达自我的机会,这样学 生感受到的只有老师的冷漠,学生也很难从和老师交往中体 会到温情,没有爱的传递会增加敌对的概率。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难懂得去关爱他人。

2.3社会历史 首先,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之前我们对心理问题的 相关研究不够深入,而且也不够系统和完善,缺少行之有效 的防范措施和办法。更为关键的是人们之前对心理健康的关 注程度明显不足。这些原因都影响着我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致使不能及时地觉察和有效地治疗,最终心理问题越发严重。

其次,民族性格影响着心理健康。与西方张扬个性不同,中 国人偏于内敛、自我意识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在自身个性得 不到尊重的时候,自身个性屈于权威而获得群体认同是国人 的典型特征。但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自我的压抑与封闭。

3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3.1强化课堂理论教育 首先学校要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对于存在心 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要改变事发后再补救的做法,通过扩大宣 传教育,鼓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题讲座。运用学习交 流等多种方式促进学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 宣传教育活动。与此同时通过心理教育课堂理论,充分转变 学生的部分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提升正确看待心理问题的 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 正确看待自己的心理问题,并有决心为之做出改变。要让每 一位学生相信,有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树立克服心 理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切不可因为害怕而变得畏手畏脚,不敢正视自身的问题。

3.2强化辅导员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我们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是学生思 想工作主要的责任人。辅导员要具备完善的心理咨询技能, 通过继续学习不断强化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技能素质,让辅导 员掌握心理咨询测试方面的基本技能,让辅导员在帮助存在 心理问题的学生时能够妥善处理。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 思想动态,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做到及时觉察及时发现, 对有思想异样的学生要耐心开导,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给予思想开导。辅导员要切实提升自身 认识,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项长久性任务来执行, 把辅导员老师的引导作用落到实处。

3.3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要以开展丰 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契机,广泛吸引号召学生参加。在校园 活动的大舞台中,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 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同学们在交流活动中,认识让人只有融 入到团体这个大家庭中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还能帮助存在 心理问题的学生克服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多的结交新朋友, 建立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强化人与人交往的实际意义。

3.4强化心理咨询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学校适当建立专业 心理咨询机构。通过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来完善学校的心理咨询事宜,以弥补辅导员在工作上不能切确解决的问题。进 一步完善学校的心理咨询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心理咨询队伍 的从业人员素质强化,同时提升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社 会奉献精神,切实为需要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 咨询,帮助这部分学生走出心理问题的阴影。

参考文献 [1]廖全明,苏丹,黄希庭.目前国内常用心理健康量表 的回顾与反思[M].心理学探新,2007,27(4):74-77. [2]李祚山.大学生健全人格特征的内隐观研究[M].心 理科学,2005,28(6):1406-1409. [3]黄希庭,郑涌,李宏翰.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 理学观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42(3):90-9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