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党章 >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学前儿童进入小学的准备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学前儿童进入小学的准备

来源:党章 时间:2019-11-11 07:52:41 点击:

学前儿童进入小学的准备

学前儿童进入小学的准备 从幼儿园到小学能否顺利过渡,对幼儿将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幼儿能 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 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 上启下的作用。

学前儿童做好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准备,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从幼儿 园到小学能否顺利过渡,对幼儿将来的发展意义重大。事实上,幼儿从幼儿园进 入小学,由于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必然要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开始 新的人际交往,儿童也必须要努力从心理上适应环境,建立一系列的行为方式, 以满足新情况的需要。有关资料提出“儿童要为入学作准备,学校要为儿童作准备”。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怎样“为儿童作准备”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幼儿园与 小学这两个学习阶段的衔接呢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 助幼儿作好入学前的准备:
一、培养正确的入学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幼儿渴望学习,愿意上学的愿望和正确的入学动机是促进幼儿进入小 学以后自觉、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的首要条件。小学对幼儿来说是完全陌生的, 小学生怎么当,幼儿心里没有数。因此,在大班末期,我们就可以组织幼儿参观 所属(附近)小学的教师、操场、图书室等;参加小学生的某些活动(升旗仪式、入 队仪式、“六一”庆祝活动等),观察一年级小学生上课的情况;逐步熟悉小学的学 习环境,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从而让幼儿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以便适应小学的 学习与生活。

同时,须注重幼儿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注重幼儿自信心和任务意识的培养,让幼儿认识到 自己有能力做事,这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基础。在大班后期可以布置一些家庭 绘画、书写、语言作业,使幼儿初步尝试离开教室监督,自己完成一定的学习任 务。

二、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重视培养听、说、写、看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也包括前阅读、前书写、前数学的能力。

1.思维能力。学习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学生成绩的好坏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我们为幼儿入学作准备,其中一个很重 要的方面就是思维能力的准备。大班幼儿有了相当丰富的感性经验,他们的思维 有了一些抽象思维的萌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能力,而且他 们的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特别强,非常喜欢有适度挑战性的活动内容。面对这 样的孩子,教师就要仔细分析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确定幼儿能够达 到的“最近发展区”,精心策划教学活动,真正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

2.阅读。阅读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入学前让幼儿作好 阅读准备是相当重要的。这里所说的阅读不是教幼儿识字,主要是指培养幼儿良 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首先应让幼儿感受书面符号,对符号感兴趣,从观察具体 实物到观察书上的图形,再到看图文夹杂的内容。训练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 幼儿学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有顺序地一页一页,一个内容一个内容地看书。教 会他们看书的方法,拿书的姿势。阅读训练时,还要注意幼儿发音是否正确和清 晰,还必须引导幼儿用足够多的词汇来表达思想,描述见闻。

3.书写。书写准备也是幼儿入学前学习能力准备之一。主要还是培养 幼儿对书写的兴趣,重点可以放在发展幼儿关于书写的空间方位的知觉上,可以 让幼儿画画、说说、写写、做做、认识田字格,四线格等。从在田字格中画图开 始感知空间方位,通过在田字格和四线格里的描红,书写拼音字母,数字和简单 的汉字,体验笔画结构的空间定位,培养书写的初步能力。

4.数学。我们过去侧重在数学知识上的准备,忽视思维能力的训练, 这对幼儿后续的学习不利。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要求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和一 些简单的乘法,为此需要一些具体运算能力和运用符号的支持,而这又是和抽象 思维的发展分不开的。因此,在大班数学活动中,不能只关注儿童的数字运算, 而应该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增加智力活动的比重。如让幼儿作量的守恒判断、按 顺序选图、传递推理,计算上要注意让幼儿真正理解数概念,在了解10以内加减 法的基础上,多让幼儿做口头计算游戏,训练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口算、心 算能力。

三、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的“突变”现象 对幼儿教育的特点,我们可以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来概括。儿童进入小学后,学习成了儿童的主要活动,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 为规范的活动。偶尔元的教学主要采用游戏、示范、范例、演示和谈话等直观方 法,强调让幼儿动手操作,手脑并用。而一年级则是用文字课本进行教学,教学 方法主要采用口头讲授。

在教学形式方面,幼儿园的教学是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的,幼儿可以自由 活泼,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而小学上课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儿童比较长时间 地坐在教室里听课、自学、做作业。从教学要求上看,幼儿的学习是一种教育的 手段,是入学前的准备性活动,而小学生的学习则是一种社会义务。在实现这些 转变时,大班末期要适当减少游戏和户外活动,增加看图书、手工等安静的活动, 还要组织一些专门化的教学活动。尽量减少游戏、演示等直观方法,多进行口头 教学,促使幼儿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过渡。最后,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要尽量多方 面联系和沟通,互相了解对方的教育教学特点,互相借鉴先进的经验与方法,做 好幼小衔接工作,减缓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学段间的坡度。

四、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幼儿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进入小学后,仅从兴趣出发调动孩子的积 极性,有时难以奏效,因此,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入手,使其对任务的责任心为 活动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教师要勤观察,多引导,布置了任务要坚持要 求,坚持检查。例如:我班的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浇水,时间长了幼儿失去 了新鲜感,有些孩子会粗心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对此,我利用我班的“小老 师”,让他们去提醒值日生完成事情的情况,激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

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学习用品等事情,我们也是很重视,不仅任务交 代明确,而且随时了解幼儿的任务完成情况,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 鼓励。现在,我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 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进入大班后,我会经常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我 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任务转达给家长听,如用废旧材 料做玩具,听说新闻等,这样的作业既加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又能够培养幼儿 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入小学后,孩子们就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并 能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总之,入学前得准备对教师、家长、幼儿都不是小事,但也不要操之 过急,要采用科学稳妥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训练、培养、作好准备。作者:向道清 黄园春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