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党章 > 加强心理疏导_加强心理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加强心理疏导_加强心理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来源:党章 时间:2019-11-08 08:00:25 点击:

加强心理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加强心理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有价值的、 全新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 创新能力的人才。

创新性与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创造力强的人 具有某些突出的个性特征。人类历史上一切杰出的人物都具有独立和鲜明的个性, 他们以自己的创造和革新精神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 个人的心灵都象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不表现自己的个性才 显示出难以想象的个性尊严和个性创造力。学者顾明远也指出,没有个性的人才, 不是真正的人才,没有个性的张扬,也就没有创新能力的提高。可见,创新人才 的本质是具有创造力个性。

一般来说,创造力个性至少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具有勇敢精神 勇敢是创造力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马克思有句名言:“在科学的人 口处,正象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杜绝一切犹 豫,这里可怯儒都无济于事。’只有勇敢者才能进入科学的殿堂。”因此,没有勇敢 精神,人类就没有创造。

(二)坚定的自信心 只有自信的人才敢于怀疑、敢于创新。教育心理学家尼思•哈伍德比 较了高创造和低创造成果的两组年轻的科学家,结果发现前一组表现了相当高的 自信和对抗压力的能力。后一组经常试图在周围人中建立良好印象表现出相对较 低的自信水平。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个性,不能忽视对大学生自信心的 培养。

(三);(艮强的独立性 富有创造能力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他们喜欢自己选定的课 题或问题,而不太喜欢接受别人的安排和支配,他们有较强的自我决断力,选定 目标就会付诸行动,很少有后悔和犹豫不决。爱因斯坦这位创造发明家就具有极 强的独立性。他很早就与众不同地为自己定下了两条要求:第一,无论什么规则都不要;第二,不为任何人的意见所支配。

(四)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恒心 能够持之以恒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问题上,这是任何创造活动获得 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巴甫洛夫就说过:“锲而不舍地思考是取得重大成就 的前提。”在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问题,我们要让 学生了解毅力和恒心的含义及其在人生成功路上的重要意义,并通过适当的挫折 教育,来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他们的恒心。

(五)具有广泛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一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选择倾向。兴趣 是创造力的原动力。富有创造才能的人,从小就对各种事物很有兴趣且很敏感。

我们应对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加以保护,不要随便否定甚至指责,应该加以引导, 必要时为之创设条件。

除此之外,创造力个性还有其他特征,比如:甘愿冒险,一丝不苟的 精神,富有幽默感等。

二、个性的培养是通过心理教胄来实现的 个性是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总和。包括个性的倾向性(兴趣、需要、 信念等)、心理过程(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状态(心理活动水平)。个性是社 会活力之源。“一个社会如果无视个性就会变成蚁群”,所以个性的存在和作用相 当重要。人的个性形成较早,一旦形成便具有极大的稳定性。由美国联邦政府组 织的,长达39年的世界上最大的巴尔的摩市医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们并不因 为衰老而变得脾气古怪暴躁,人过了30岁以后,其个性是一恒量。所以在青少年 时期重视个性完善教育就不言而喻了。

心理学是最早研究个性问题的学科,它对个性研究是最完备、最深入, 也是最彻底的。因此,个性的塑造需要教育工作者利用心理学相关知识根据个性 发展规律进行的心理教育来完成。

个性发展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需要,一个人的个性如果得不到充分发展, 那么他的创造能力至少是不完整的。所以,培养创造能力离不开发展人的个性。

发展个性,就是适应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启迪大学生对事物的兴趣,给予特殊训练,加速其步骤,扩大其效果。所谓个性发展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的性格、 兴趣、情感、爱好都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从而使大学生的特长得到发 展,有利于形成各方面的人才。

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基础,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 才的必备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 识;掌握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 觉地开发智力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大学生 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 斗的精神,提髙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适应能力;解析心理异常 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 种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完善、潜能开发。可 见,心理健康教育是髙校素质教育的基础与前提,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对大学生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心理教胄对培养创造力个性起着重要作用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 意见中,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 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 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 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 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 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髙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其成为创新人才打下 良好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在校期间健康成长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校期间健康成长。首先,帮助 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克服不良情绪,在较 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其次,解决专业学习和发展业余爱好的冲突,正确处理 恋爱与学习的关系,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 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最后,增强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面对竞争和挑战,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强烈的竞争意识,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走向社会。

(二)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学会心理调节 自我心理调节的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 改善适应能力等。做到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 情绪、偷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 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正是这种健康心理品质,引导激励着大学生对新情况、新问题、新观点不断进行 讨论、鉴SU和选择。

(三)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创造力个性培养 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 的个性是一种有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熔化的最复杂的合金,不 了解这一切就谈不上教育。”髙校应把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作为首要目标。美国心 理学家特丽萨"M.艾曼贝尔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很多环境因素诸如外部评价、监督、 奖赏等都有害于人的创造性®。也就是说,权威式教育来自外部的压力束缚过多, 学生很少独立自主,心理自由,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因此,创新人 才的培养,最为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个性得以自由发挥和发展, 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求异思维,保护健康的个性,开发差异资源,能在个性 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的教育氛围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注重对学生进行想创新、 敢创新、会创新的个性培养,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四〉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思维和情感,使学生能够正确认 识自己,在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应付挫折、职业选择、不良习惯的消除等方面 达到健康标准,具备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与独立性,意志坚强,具备豁达的胸 襟和比较稳定的情绪,富于幽默感,并提髙心理免疫能力,能自我解决学习生活 中存在的许多心理障碍,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完整的人格,使个性走向成熟与独立。

(五)心理健康教育能强化创造感,坚定创新意志 创造感是指主体在创造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创造活动的过程和创 造活动的结果都会带给人愉悦、安慰等积极的情绪体验,甚至令人精神振奋,欢欣鼓舞。科学上的发明创造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之一,就像克鲁包特金所写的那 样:“一个人只要一生中体验过一次科学创造上的欢乐就会终生难忘。”®然而, 创造感还包括一些消极的情感。当创造活动遇到困难、挫折、失败时,主体就会 产生沮丧、失望、紧张、不安等各种消极的情绪。创新是一项高度复杂的意志活 动,大学德育必须结合心理教育以及实践活动来帮助和指导大学生锻炼坚强的意 志,通过强化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不断坚定其创新意 志,增强他们的独立性、坚初性等意志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毎一位学生,通过启 发、诱导、激励来发现人的价值,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欲望,发展人的个性,充分 发挥他们自身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与特长,激励他们勇于探索、 开拓、发现、创造。

(六)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教育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 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21世纪教育的目标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实现学校“五育”和“四个学会”的目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陈学诗教授指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成绩必优于 心理不健康者;心理健康的成人,其工作效率必胜于心理不健康者。"心理学研究 表明,有效的学习和智力发展全赖于正常的心理活动,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 良好的性格特征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均有助于促进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使人 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我国有关报告提供的资料说明:80年代中期,我国大学生中有23.25% 的人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己达到30%。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人 数正以10%的速度递增。由此可见,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另外,各地媒体 经常曝出的有关大学生杀人、自杀、网络犯罪等报道,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 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素质教育的新的乐章。

按照目前对人才素质结构的划分方法,我们把人才素质分为生理素质、 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大方面。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整个结构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同时心理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发展具有促进、制约的作用,因而对人 才素质结构及其发展水平具有极大的影响,甚至起决定作用。比如,智力水平高 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情商水平髙有助于提髙成功的可能性,创造水平高可能成 为发明家,形象思维发达可能成为艺术家。相反,智力低下者不能成为科学家, 胆小怯懦者不容易成为探险家,情绪易激动者不能做法官,想象力欠缺者不能成 为作家。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正处于从心理不成熟到成熟过渡的关 键时期。“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是形成良好政治、道德品质的基础”。因此,大学 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其能否顺利成才和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具备健康心理素质和创造力个性的创 新人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完善, 使其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品质,使其正确认识和 处理创新过程中的竞争和合作、成功和挫折、理想和现实等矛盾,从而为培养创 新人才提供内在的支持和保证。因此,髙校培养创新人才,应对大学生加强心理 健康教育。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