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党章 > 采矿工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及其创新作用 作为教学改革创新的

采矿工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及其创新作用 作为教学改革创新的

来源:党章 时间:2019-11-05 07:56:21 点击:

采矿工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及其创新作用

采矿工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及其创新作用 近十多年来,在我国金属矿山中,由于浅部易采富矿已基本枯竭,采矿机 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经营管理不善,包衹沉重,特别是在1994年前后数年在世界 原材料价格猛跌的情况下,我国很大比例的矿山出现亏损、负债、产品积压等严 重问题。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面对市场经济人才需求的规律和面对采矿业在短 时间内不太可能有很大发展的现实,许多办有采矿工程专业的高校采取撤销、解 体、减员采矿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消极办法,但这是广大采矿教育界人士不想看 到的。另一方面,在我国建设领域中,涉及大量岩土工程项目的建筑、交通、水 利、地下工程等行业需要大量的岩土工程人才。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开发采矿专 业人才的培养基地,既保持为培养国民经济需要的采矿专业人才,又同时为相关 专业输送人才,并且使培养的人才能自我适应市场和实现自我经济价值等,就成 为近十年来我们一直不断思考和希望解决的问题。根据采矿工程是庞大而复杂的 岩土工程的事实,并研究了采矿与岩土工程学科的相通性,提出了将“采矿工程” 专业拓宽为“采矿与岩土工程”专业的指导思想。依据这一改革方案,近十年来, 我们长时间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本文是这一教学改革实践的总结。

一、该项教学改革的内容及其作用 该项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如下。

1.寻找学科共性,深入分析存在问题,找准改革切入点 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了采矿工程与岩土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人才培养 计划、工作性质、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相通性,得出本科生所学的基础课95%相同、 专业基础课80%相同、专业课60%相同、实习环节在广义上也是相同的结果。研 究生完全可以从事采矿工程和岩土工程领域课题的研究。

2.征集多方意见,提出改革思想,创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倾听工业界、科技界、教育界及国外同行的意见;
经过组织教师多次 论证,提出将“采矿工程”专业拓宽为“采矿与岩土工程”专业的指导思想,以适应 人才市场的需求。按照该指导方针,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对原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 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实践、实验室以及教师知识体系等进行了卓有 成效的改革和建设。3.拓宽教学内容,缩短知识学习流程,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在目标正确和优化原则确立的基础上,遵循教育规律,调整和重组专业课 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科学协调各层次课程及其实践环节;
改革部分知识体系 从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实践的传统长流程培养模式,保证在不増加教学课时 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培养目标。例如,将地下开采八大系统联系起来比较和讲授;

将井巷工程和隧道工程联系起来比较和讲授。

4.指导思想明确,培养计划配套,系列教材建设同步 根据培养计划需要,先后开展了《矿山地质与工程地质》、《弹塑性力学》、 《环境工程概论》、《工程机械》、《井巷与隧道工程》、《地下工程通风与空 调》6门课程的整合和相关集中教学实践环节的调整,编写了《控制爆破与拆除 爆破》、《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城市地下工程规划与设计》、《土力学地基 基础》、《岩石地下建筑工程》等13门本科生教材和《岩石冲击动力学》、 《AdvancedMiningTechn-lology》等7种研究生教材。

5.选定主干课程,有序组织教学试验,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确定若干门主干课程为试验课,改革过去“不同层次课程”和“不同类 型课程”相对分割独立的课程设置、课程安排和教学模式;
改革课程体系实施过 程中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应用多媒体工具増大单位时间内传递给学生的信息 量;
建立一套应用“故障树分析”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体系,为新的教学计划 实施提供保障。

6.大胆起用青年教师,鼓励教师讲授新课,拓宽教学科研范围 对于青年教师,基本无所谓新课和老课,而且他们知识新颖,接受新知识 能力强,在任务明确之后,很快进入角色。通过上述改革,很大程度拓宽了采矿 工程专业教师的知识面,有20多名原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师能开出多门岩土工程的 课程;
同时,也使教师的研究领域有所拓宽和发展。

7.开拓现有仪器设备用途,大幅度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由于采矿与岩土工程实验室的相通性,其实验室和实验装备也有许多相通 之处。例如,矿井通风的许多仪器都可以用于地下工程通风的实验,矿山岩石力 学的许多仪器设备都可以用于岩土工程的实验。采矿与岩土工程的交融使实验室利用率提高20%以上。

8.复合型人才满足市场需要,有利于毕业生实现人生价值 近十年来,我校采矿与岩土工程专业毕业生约有20%服务于矿山,70%服 务于涉及大量岩土工程建设项目的建筑、交通、水利、地下工程等部门,毕业生 就业面宽,一次分配成功率接近100%,毕业生具有市场自适应性。实践证明了 采矿工程人才和岩土工程人才可以双向流动,具有一定的等效性和可合并性。

9.十年改革不懈,结出丰硕成果 近十年来,我们培养了7届400多名复合型学士、硕士和博士,他们在矿山 和涉及大量岩土工程项目的建筑、交通、水利、地下工程等选择职业,为我国现 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10.教学改革稳定师资队伍,带动学科快速发展 由于上述改革保证了我校采矿工程学科的教学没有受到社会不利因素的 影响而削弱,在较长时间里和大环境非常不利的形势下,采矿学科不仅得以生存 而且得到较大的发展,使学科能够成功申请到国家重点学科,为我国采矿与岩土 工程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采矿工程学科相继申请到岩土工程硕士和博 士授予权。

11.及时鉴定所取得的成果,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 2000年元月,在我校召开了国家教育部拥有采矿工程专业的重点高校工作 会议,与会专家对该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之后,国内10多所高校的采矿工程专业 也相继开展了类似的改革。在2001年和2002年我校举办的两届国际采矿高级研讨 班期间,该项改革成果也得到与会10多个国家的采矿专家和教授的认同。

二、该项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该项教学改革在以下5个方面有所创新。

1.提出和实现了采矿与岩土工程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计划、实验室及教师 知识体系的有机交融,使采矿与岩土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矿山和涉及大量岩土工 程建设项目的建筑、交通、水利、地下工程等多部门选择职业,证明了采矿工程 人才和岩土工程人才可以双向流动,具有一定的等效性和可合并性。2.培养目标、要求和计划打破过去由教学单位单方(或为主)凭经验提出, 未广泛征集工业界、科技界、教育界的综合意见和市场预测及国内外比较研究的 结果而定的做法。

3.课程体系的优化紧密围绕优化目标而定,除了遵循教学规律、己有的教 学经验成果以外,其优化过程还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手段,这比过去凭经验 设定课程体系更科学,在研究方法上有所不同。

4.由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面向市场和未来,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创 业能力、自我完善提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5.在教材编写方面,研究了如何缩短一些“知识链”、“知识网”、“知识层次” 模型的长流程问题,为采矿与岩土工程专业的综合教科书编撰积累了经验,具有 实际意义。

三、成果应用 该项教学改革成果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1995年以来, 己培养了8届“采矿与岩土工程”的本科毕业生、硕士生、博士生400多名。在校学 生对此项改革表示出最大的支持,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毕业生普遍受到社会的 好评,一次就业率达100%,本科生考上研究生的比例也有所提高。国内10多所 高等院校的采矿工程专业相继应用了采矿与岩土工程专业有机交融的改革方案。

该项成果获2003年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作者:古德生,吴超(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 士,主要研宄领域:采矿与岩土工程;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主要 研究领域:安全技术及工程,长沙,41008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