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早已不是单独的关门做化验,检验质量的提高必须得到临床 科室及临床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因此,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与沟通变 得越来越至关重要[1]。除了做好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外,加强实验前质量控制和 发展实验后质量控制更加重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医学检验与临床的联系和沟通, 提高实验室质量控制 一、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 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对检验科管理要求体现在质量及 服务满意上,要求患者、医师、护理人员对检验部门服务满意度大于90%,管理 的核心就是沟通。实验室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中、后三个阶段,由于实验室的 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使得分析中的质量出差错的概率逐渐减少,相 比之下分析前、后差错率较高。Mario Plebani等[2]分析指出医学实验室出现误差 的原因:46%~68.2%的误差出现在分析前,18.5%~47%出现在分析后,而在分 析中产生的误差不足15%。因此,为了提高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 准确性,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尤为重要。具体来说,检验医学通过与临床 医学的有效沟通,可促进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以及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和应用, 把实验室单方面的质量控制发展为全面质量控制,同时实验室也可从临床上获得 许多有用的反馈信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室的方法学以及其临床价值,以 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展、普及。
二、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一)检验与病员的联系沟通 检验结果准确与否,与病员标本准备紧密联系。病员标本的准备首先 应由医生或护士特别交代准备事项,病员应严格遵照执行。对于门诊病员,检验人员应主动询问病员准备情况,得知准备符合要求时方可规范采集或接收标本;
如果病员准备不符合要求,检验人员有义务重新向病员或家属交代正确的准备。
只有严格把控实验前质量控制,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工作中,我们总 结病员标本准备有:饮食准备、休息准备和运动准备。生化项目检验饮食宜正常、 清淡饮食,抽血前8-12小时禁食,空腹采血;抽血前一定要保证睡眠充足、不可剧 烈运动后马上抽血。特殊项目的检验有特殊的要求,也应该给病员明确提出。由 传统的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发展是21 世纪医学发展的趋势,循证医学是以科 学证据为基础的医学,检验医学通过与病员的联系与沟通,可促进标本的正确采 集以及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和应用。
(二)检验与临床医护人员的联系沟通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应发展为全面质量保证,实验室从临床上获得宝贵 的反馈信息,进一步综合评价检验项目的方法学及其临床价值,不断完善操作程 序并推进新方法和新项目的开展。我们常常做出一份检验报告,在保证实验室内 质量控制前提下,当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时,我们首先就是与临床医护人员联系。
向医生询问病情的变化,治疗方案是否改变,报告检测结果是否与临床吻合;向 护理人员了解病员的标本采集是否规范以及询问医护人员是否正确要求病员做 好了检验前准备。检验与临床的有效沟通,大大提高临床的诊疗技术水平,检验 项目和检验方法的改进更加有效的为临床服务 (三)培养检验科工作人员的“临床意识” “临床意识”是强调检验科工作必须与临床医疗工作相结合的检验医 学发展建设的重要理念,检验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学 习临床医学知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完善知识结构。走出实验室,与 医护人员合作,参加临床会诊与查房,共同探讨技能的病因特点发展规律,病情 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根据质量控制情况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排除影响结果的 各种因素后,给临床提供可靠的根据。临床提出的各种疑问要进行总结和改进, 当临床对检验质量提出疑问时,应立即总结这方面的工作和有关职责进行审核, 及时制定纠正措施。对于一些指标怀疑异常的和接近危急值的,要求必须重复做, 并和临床联系,也就是要有预警报告。报告单上也可备注相关情况(如标本溶血、 标本已复查、建议复查)对于不符合标注的标本(如凝血功能和血沉等抽血量不对), 要及时通知临床重新留取。
(四)加强临床护理与检验的沟通与合作据报道,检验分析前期错误中有65%出自护理工作。随着检测项目日 趋增加,许多标本的采集方法、要求和影响因素从教科书上无法查阅。对一些影 响标本质量可导致错误结果的因素,如生理因素、生活因素等,采集、运送标本 的护士和工人不完全知道,仅凭经验和印象进行操作,而检验人员又不能控制这 些因素,就会造成工作脱节、管理失控,出现错误的检测数据。
(五)检验科在引进新设备新项目前应认真听取临床意见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