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数学 , 教学, 预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预习的意义 1、从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看,课前预习是把学生的 主动权下放给学生的一种表现。尽管预习的题目由老师设计, 但对学生来说,知识的新领域还是自己率先闯入的,学生有 “让我先试试”的欲望,无形之中把学生推上了学习的主体 地位。
2、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课前预习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 学效果。
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为上课打好思维定向 的基础。老师上课上什么内容,自己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在哪 些方面还弄不懂,这样带着问题走入课堂效果明显会增加。
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 困惑和疑问的地方做下记号,在课堂上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听课时就会主动、有 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 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 问题的欲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3、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看,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 学能力的有效措施。
在课堂的四十分钟里,有老师的讲解、提问,又有学生 的讨论、练习,因此学生装阅读课本的时间是极短的。而课 前预习中学生要看懂课本,完成预习题,除了阅读课本外, 不可能问老师,也不可能与同学讨论,促使他们对课本细嚼 慢咽,反复思考。如此持之以恒,学生的自学能力也随之提 高。
4、从学生的个别差异看,班上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是 不同的。通过预习,有的学生理解了知识,甚至还提出了不 同的见解;
有的同学一知半解;
有的学生可能一点没有理解 这也是正常现象。但他们已带着自己的见解、问题走进新的 学习之中。老师上课前抽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了解他们的 预习情况,上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 导作用。
为了使预习能达到促进学生学习、获得全面发展的目的, 同时也能使预习更好地为教师教学服务,我们不得不去思 考:怎样做好课前预习? 二、预习的策略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总不忘加上一句:“回家把明天 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这句话几乎成了许多教师的“口头 禅”,但学生知道如何预习吗? 小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 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许多学生把预习简单理解成看数 学书,预习时走马观花。
1、预习的设计和结构要因人制宜、因课制宜。万能的 预习结构、预习方法是不存在的。有的老师为了便于检查预 习情况,准备一种“数学预习检查卡”,内容很多项,这种 做法除少数尖子能完成外,大部分学生只是应付。根据多年 的实践经验,把数学的预习结构定为四个层次(一)初读课 本1—2遍;
(2)把握重要的数量关系、公式等;
(3)提出 一些不理解的问题;
(4)做一些基本类型的练习题 2、预习的程度要求。有教师认为,初入学的儿童,重 在启蒙,打好基础,预习是中高年级的事。其实,预习与“启 蒙”、“打基础”是不相矛盾的。只不过年级不同,预习的 要求不同。一般来说,年级越高,预习的深广度的要求也越 高,安排预习的时间也越多。要求不切实际,就会流于形式。
低年级可安排在课内预习,中高年级可安排在课外预习。
3、预习内容要精心设计。布置学生预习,并不是让学 生看看书,而要求老师精心设计题目。举例说明如下。
(1)明知故问。对学生来说容易理解的知识可采用这 种方法。如教材十二册中“比例”一节的第二课时。可以布 置这样的预习题目:A、阅读课本第33-35页;
B、说说什么叫解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呢? (要求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以便检查);
C、根据你自学的能力。完成1、写出两个比值是2的比, 并组成比例;
2、2.8:4与7:10, 3:0.5与 21:3.5是否可 以组成比例.(你的根据是什么?) 完成2:完成练习册上的解比例4:X=O.5:12.1:X=7:8 2:9=4:X10:99=X:3 为了保证学生看书的时间,又不至于加重学生的学习负 担,每次预习可以精选 中的部分题让学生去完成. (2)宜少宜粗.针对预习中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预习 要求不能太高.学生在预习中能理解一、两个知识点就可以 了。这样为后面的学习垫定了基础。如教材十一册中较复杂 的分数应用题第一课时,课前可设计这样的预习题:
A、阅读课本第55—56页(不包括例2);
B、能完成准备题的请完成准备题;
C、下面三个要求中,任选一个完成。“某县约有30万 人,其中六分之五参加人身保险,没有参加人身保险的有多 少万人?可以画线段图,或仿照例子第二种解除法,写出这 一题的分析过程,或列式解答。
三、预习后的教学 学生通过预习,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按老办法上课,学生会感动厌烦,难以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怎样做好预习后的教学呢。
1、充分发挥预习功能。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 需要,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用 比例解决决问题”第一课时,当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 可直接让学生用比例解决“食堂买3桶油用法80元,照这样 计算,买12桶油要用多少钱?720元可买多少桶油?”如果 学生没有预习,往往要教师示范。而预习过后,可以直接检 查一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请各组各派一名代表上来演板, 比一比,谁做到又快又好?这样不仅使已理解的学生有了一 表现的机会,还没理解的学生也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做完 后,可提问“还可以列出不同的比例吗?你每个比表示的意 义是什么?能否用算术方法呢?”让学生讨论后得出不同的 方法。
2、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寻求变 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学,能加快学生理解知识的进程。因此, 教师要抽出时间,让学生突破教材的框框,从多方面去寻求 答案,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教材十一册课本求阴影部 分的面积可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转化得出了五种解法。
总之,通过学生预习,加上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组织、 调控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增强,思维更加灵 活,从而达到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