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转变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宫廷音乐机构教授歌 舞技艺、礼仪传统等音乐及相关知识,而民间主要是音乐技 艺的传授教导。而学堂乐歌以集体唱歌为主要教学形式,随 着新式教学内容的逐渐发展,学堂乐歌不止只有唱歌,而是 渐渐形成一个较完善的乐歌教学模式。首先,有丰富的教学 内容,包括唱歌、基本练习、乐理知识等。其次,有一套唱 歌教学的程式,把唱歌教学概括为三个要素:音调教练、拍 子教练、趣味教练。再次,有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口授教法、 简谱教法、五线谱教法、男女异授等教学方法。
3.教材的编写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多以口传心授为主,虽 有一些琴谱、乐谱,但多只标记指法、奏法、音位,而不标 记节奏。还有一些音乐理论著作,却很少运用到正规、系统 的音乐学习中。学堂乐歌在教学中除了采用口传心授,增添 了较为适合集体歌唱课的记谱方式如简谱、五线谱。而关于 音乐课教材和音乐教育理论著述,沈心工在其教学生涯中, 出版了《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 和《心工唱歌集》。其中的《重编学校唱歌集》依据当时小 学六年制来编订,做到从选材、用语切合切合“循序渐进” 的教学原则,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曾志�氤霭娣⒈砹艘恍 ┚�典的音乐著述,如《乐典教科书》《音乐教育论》等。
二、学堂乐歌中音乐教育体制转型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 响 自清末开始,中国的音乐文化在中国动荡的社会变革中, 开始了新的文化转型,尤其是在与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与碰 撞中,形成新型的音乐教育体制。在这背景下,关注中国音 乐教育的仁人志士为中国的音乐教育领域探索、选择新的发 展方向。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虽然 学堂乐歌中的歌曲多为依现成的西方或日本的曲调填词,这 时期的教材也多参考日本的音乐教材,编写方式受日本影响 很大,但对中国后世的音乐教育影响十分深远。一方面,学 堂乐歌是新型音乐教育出现的重要标志。通过乐歌的传唱和 以乐歌为主的学校音乐教育,向中国大众尤其是学生开始较为系统的输入西方音乐知识,如简谱、五线谱、基本练习、 乐理知识、钢琴伴奏等。开创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形成了早 期音乐教学法、音乐教材,并培养了第一批新音乐教育家、 音乐师资队伍。改变教育模式,以集体唱歌为主,改变了中 国大众的传统观念――音乐只是“礼”的附庸,注重音乐的 社会作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新音乐教育的发展。重 要的是,学堂乐歌强调了音乐教育的“普及”与“平等”, 开创了以国民音乐教育形式成为国家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 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学堂 乐歌过于注重强调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军国民教育”的思想。这就使得本来应是主要作为青少年 进行美育和普及音乐知识的普通音乐教育,担负起大大超过 其原有使命的负荷。过于强调西方和日本音乐文化及教育制 度,而忽视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中国20世纪开始的学校 音乐教育中“欧洲音乐中心论”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如在 学校的音乐教育主要采用以德奥为中心的欧洲音乐体制,重 视欧洲音乐理论,轻视、忽视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价值取向 方面重西轻中等等。总体来说、学堂乐歌意味着中国的音乐 教育开始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学堂乐歌对于近现 代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作用不可小觑,尽管有时不利于中华 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但它同时也为中国的音乐 文化带来新思路,尤其是把中国的音乐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为中国音乐教育向更深、更广、更完善方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