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高中数学是一门极灵活的学科,而不只是几个概念,原 理和公式而已。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教师既不 是传授知识的机器,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纳器。教 师要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向“引导者”,由重教学的“结 论”转向教学的“过程”,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逐步的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并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一个问题能 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加以总结归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美国纽约道尔顿学校的校长理 查德·布卢姆索联系中国和美国学校教育的实际指出,在美 国的学校里,教师是在学生圈子中的,甚至在课堂上你分辨 不出哪个是老师;
而在中国,老师常常是站在全班学生的面 前,成为学生门的中心。而在美国,大多数教师总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假如把老师问倒了,老 师非但不会不高兴,反而会表扬这个学生,这样一来,学生 受到鼓励,学习上更加自主,学习效果更加良好。我们可以 吸取国外好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观念,因此对老师来说, 建立一种民主化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甚至也要向学生 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能 力的培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年轻从教时,特别鼓励学 生向教师提问,他总是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 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 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
好的 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 思维的启动点;
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从而 获得主动地发现机会。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 发点;
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发现问题的 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 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 在教学中要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独立操作(或思考)还 是集体研究,或小组讨论?是先独立研究再相互交流,还是 带着问题看书自学?这与所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关。通常 的做法,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 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 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将触发思维的因素进行显现,将引 导思维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分析把握,为今后创 新思维打下基础。
三、创造一个活泼轻松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 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在极其轻松自如的 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最富有创造性 和开拓性。也就是说,只有当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心理气氛 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 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在 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够 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当设计多种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活动,创造一个活泼有序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 环境。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探究式活动,使学 生在探究式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因为创新能力是在实践的 过程中得来的,而不是依靠背诵和记忆。探究式学习可以让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研究探索的体验,养成善于发现问题, 乐于思索,勤于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 创新的积极性。
四、教师应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同时,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 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教学,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 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强 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单 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是不够的,还应充 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的见,摸得到 的优点,它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乐趣。如 在教学中要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运用幻灯、模型、 实物等教具,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 中的,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并能够总结问题.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 力,为终身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