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党委 > [论儒家生命哲学对高校生命教育的启迪] 儒道至圣

[论儒家生命哲学对高校生命教育的启迪] 儒道至圣

来源:党委 时间:2019-10-11 08:03:15 点击:

论儒家生命哲学对高校生命教育的启迪

论儒家生命哲学对高校生命教育的启迪 关注人的生命是高校教育的应然追求,在实用理性教育 哲学的理念下,高校生命教育处于偏离状态,本文借鉴儒家 生命哲学理念来启迪高校的生命教育,以“天人合一”确立 生命意识教育,以“立志成仁”形成忧患意识教育,以“见 利思义”加强生命关系教育,以“止于至善”实现生命价值 教育。

摘 要:
儒家生命哲学;
生命教育 一、高校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对于人类而言,既珍贵又最为脆弱。“我国高等教 育体系中,生命教育无论是从教育理念还是教育实践上都没 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与有效的展开,导致的结果是更多地关注 了大学生的生存意识,而作为存在主体的存在意识则往往予 以忽略。”大学教育的初衷就是让学生回归初始的生命状态, 倾听生命之道,追求生命意义,创造生命价值。换而言之, 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应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多 关注学生作为存在主体的存在意识,不能仅仅培养学生的社 会实用理性(即物质性的感性生活)。大学生是有理想、有 目标的完整生命体。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 一方面在学业、就业和人际交往方面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 遇,另一方面在人际交往、职场和情感方面遭遇巨大的挑战 和压力。大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放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之上,倍感生命的无常和生活的艰险,身心疲惫而迷失生活方向, 在困难挫折面前不堪一击,漠视甚至轻易结束自己宝贵的生 命。

有学者提出:“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让人们处理好人生 中生命与生活的紧张关系,使人们深刻意识到自我生命内涵 的多面性、丰富性,从而能够正确地体会生命的宝贵,以正 确的态度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笔者认为,确定高校生 命教育内涵,我们需要明确回答三个关于生命的根基问题:
人为何而生,如何生活以及如何体会生命价值?只有合理解 答这三个问题,我们才能实现高校生命教育的“人、知、情 和意”的相互协调,切实解决大学生看重社会物质利益回报, 忽视生命的精神性追求。儒家文化不仅仅是中国教育的传统 美德和行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儒家生命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历经几千年的积淀, 具有完备的生命价值体系,对高校的生命教育有现实的启迪 意义。儒家生命哲学包含理解生命存在、把握生命价值、探 索生命意义。生命教育不仅是对生命教育知识本身的认知, 更是对生命本身全方位的体悟。因此,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必 须跳出工具层面,而深入到生命的本体层面,致力于生命全 面统整的发展。

二、儒家文化对高校生命教育的启迪 (一)“天人合一”:确立生命意识教育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是儒家文化对生命意识简炼、深刻的阐述。孔子的“知命”就是说一个人 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个体,明确自己人生的追求,才不会 被生活的琐碎、挫折迷失方向。儒学“天人合一”的生命哲 学是普遍认同的理念,天人合一是世间万物存在的根源,是 生命不断提升、发展的动态过程,追寻真善美的境界。孔子 的“知命”主要是倾听自然的本源,遵循自然的规律,适应 自然的法则。生命意识教育包括自然、社会和精神三方面的 规定性。生命首先表现为一个生命个体,一个自然的存在物, 但是人的生命价值不能仅停留在自然属性层面,更需要通过 社会属性来彰显,也就是人的生命意识,蕴含着人对理念、 信念和价值的追求,这才是生命教育的真谛。

科技水平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是人 们对生命的意识认知却是漠视甚至于缺失。“天地之性,人 为贵”,生命教育应该激发和培养大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 领悟生命的价值。孔子推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的生命意识发展状态。生命对于人类而言是如此珍 贵,我们需要珍惜生命,在有限的生命内挖掘无限的生命能 量。

(二)“立志成仁”:形成忧患意识教育 仁爱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要义,孔子说:“我欲仁,斯人 至矣。”生命的神圣性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 提升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水平。孔子说:“三军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所以体现生命的价值,我们需要“立志”,树 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大学》在开篇中提到:“古之欲明 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 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 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所以,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成为读书人的信条。

忧患意识有助于体现生命的宝贵性和生命的价值,有助 于协调生命本身和生命价值的关系。当生命的价值和生命本 身发生冲突,儒家生命哲学的实践操作是“舍生取义”,为 了实现生命的价值,抛弃生命本体。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大学 生作无谓的牺牲,但需要意识到高校的生命教育应培养和树 立学生的忧患意识,彰显生命的神圣。

(三)“见利思义”:加强生命关系教育 《论语.里仁》有这样的论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儒家文化教育我们要见利思义,面对物质财富,我们 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代大学生应学习 儒家“见利思义”的内涵精神,以平和的心态待人接物,静 修自己的道德素质,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也即是“天 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孟子认为人要有“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 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同时,人要“知命”,有浩然之气。中庸对生命关系的阐述有这样的观点:“万物并育而 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悖”。现代大学生面对物欲横流的工 业社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面对实用理性的时代, 生命的价值、人的精神追求正逐渐被漠视甚至于遗忘。

(四)“止于至善”:实现生命价值教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 在这有限的个体生命,你可以发挥的潜能试无限的。生与死 两者的辩证统一,在有限的生命中,通过自我定位、自我教 育、自我发展来提升生命的价值,也就是“自死而得生”。

高校的生命教育的最佳状态就是让大学生认识到生命 的神圣,以仁者之心待人接物,不断优化自己的生命价值, 达到“止于至善”的生命状态。高校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引导 学生不断追寻生命的价值,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价值性实体,如果人不去追寻生命 的价值,那么人剩下的就仅仅是生物性的生命了。在有限的 生命状态中,大学生应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体现其应有 的价值和意义,完善生命的境界。

三、小结 教育关乎学生的人格、心理素质、价值观、人生观、道 德等,其终极的目标在于促进人生命的成长与发展。信仰的 非理性化,信仰与现实关系的割裂,生命观缺乏,在精神上 的无所寄托,生命意义感的迷失等问题集聚爆发,加上社会 上的焦虑、浮躁情绪的影响,大学生很可能会迷失方向,陷入消极虚无主义,精神空虚,缺乏进取精神,最终成为“生 命消费主义”的牺牲品。颓废、无聊和虚耗青春是当代大学 生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对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儒家生命哲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将儒家生命哲学 的经典引入高校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品 质,而且可以使受教育者受益一生。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的缺 失一方面是没有得到关注,其深层次原因在于高校生命教育 缺乏一个整体的体系。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承载着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具有丰富的生命意蕴和独特的历 史意义,其所蕴含的生命教育之哲理,备受世人赞颂。以儒 家文化启迪高校生命教育。借鉴儒家文化,可以给大学生生 命教育以深刻的启迪,并为之寻求传统文化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艳清?论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J] ?理论学刊?2010 第3期,82-84? [2]郑晓江?学会生死[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 266? [3]冯建军?生命教育与生命统整[J] ?教育理论与实 践?2009(8):8-11? [4] [战国]孟子等.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 2009,7.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