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5884(2016)12-0001-03 根据联合国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有关规定,儿童免 受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语言暴力等任何形式的暴 力。尽管在当前的校园中,教师对学生体罚这类身体暴力现 象逐渐减少,但教师采用侮辱谩骂和讥讽嘲笑等“语言暴力” 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根据“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的调查 结果可知:“语言伤害”“同伴暴力”和“运动伤害”是目 前校园最常见的三大伤害问题,其中“语言伤害”以81.45% 的得票率成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实施“语言伤害”的原 因通常与教师有关[1]。可见,教师语言暴力已成为我国 教育领域的一大重要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1 教师语言暴力的内涵和类型 教师语言暴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直接 或间接地采用谩骂和讥讽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导致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实质性侵犯和损害的语言行为。教 师的语言暴力往往发生在教师批评学生的时候,它有悖于教 育本身的文明和谐追求,是教师的一种病理性语言,具有一 定的伤害性、隐蔽性、迟效性、持久性和扩散性等特征[2]。
由于教师自身教学风格的特异性和学生的独特性,以及 教育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学生遭受到的语言暴 力也有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1)侮辱型:教师通过一些 辱骂性的语言来给学生施加压力,希望其受到打击后能奋发 向上,于是会用“笨蛋”“白痴”和“弱智”等词语,但此 类带有侮辱的语言多带有人身攻击的含义,会极大影响学生 的人格自尊。2)贬损型:用教师自身的标准对学生求全责 备,常常因一点小事对学生指责贬损,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范 围,容易使学生陷入自卑。如“真是笨得没法治了”和“怎 么不长记性”等。3)讥讽型:即本该肯定学生时却用讽刺 和挖苦等代替表扬。如“就你有能耐”,教师的讥讽与学生 所期待的鼓励相反,也会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4)威胁型:
教师在管教学生时采用威胁的话语来恐吓学生,如“再不听 话就请家长”或者是“再犯就开除”等。5)冷漠型:老师 对所谓的“差生”失去了信心,一句“随你们干什么”,将 其置于教室的后面或者角落里,不关注此类学生,容易导致 学生的自暴自弃。
2 教师语言暴力发生的原因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果必有因,通常而言内在因素是根本原因,外部环境又起诱发作用。同理,教师语言暴力的 发生也既有教师本身综合素质欠佳的内在原因,也有学生的 个性特征和当前教育体制等外在环境的原因。
2.1 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问题———内在根本原因 一是教师师德素养和人文精神欠佳。我国中小学教师的 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尤其是农村教师文化学历更低。这类教 师大多缺乏相应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教育素养,从而 导致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人文精神欠佳。如:教师以分数和名 次来看待学生的能力和前途,这种片面的成才观会对学生产 生不合适的评价;
部分教师自身角色定位不准确,在批评学 生时会重点强调自己的良苦用心,如果学生的反应没有达到 教师的预期,教师可能会对学生实施语言暴力来发泄不满情 绪,造成对学生心灵的伤害[3]。
二是教师心理压力增加。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新课改的需要和校本计划的推行,以及实施的聘任制和合同 制等举措,使得中小学教师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面临着众多 的考验与挑战,导致其在教学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透支, 心理压力变大。并且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缺乏耐心和 信心,对部分学生可能采用较为苛刻的语言来促其悔改,从 而不自觉地实施了语言暴力。此外,有些教师由于工作压力 过大并且缺乏一个有效的缓解途径,就对学生使用暴力性语 言来宣泄排解,获得心理的平衡[4]。
三是少数教师不良的个性品质。部分老师可能根本不热爱也不适合教育工作,对教育对象也缺乏相应的耐心、信心 和爱心,遇到事情就容易对学生实施身体或语言暴力,这不 仅影响教学效果也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有些教师 的不良个性特征,如性情急躁或心胸狭窄等也是产生语言暴 力的重要因素。由于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苦性, 要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个性特征,一旦来到学校进入教室, 就应当把自己的痛苦和烦恼抛开,而不该发泄在学生身上, 需要用爱的语言去感化学生而不是恶语相向。
2.2 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的特性———外部环境原因 一是现行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束缚。我国大部分地区 主要还是推行应试教育,通常以单一的学习成绩标准来评估 教师的工作绩效,评估结果直接与教师的利益相关,所以学 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等成为学校和老师的关注重点,分数 比学生个人成长更重要,于是教师对那些所谓的“差生”往 往失去耐心而使用语言暴力。并且传统文化“师道尊严”观 念和重视功名利禄的价值取向,导致家长和学校对教师语言 暴力放纵和包容,这种赋予教师绝对的权威和霸语权将导致 师生关系不平等,也为教师语言暴力的实施提供了土壤。
二是教师培养和培训存在不足。我国师范教育更侧重课 程的教学,更关注如何把课上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内 容并获得好成绩,而缺乏对学生心理的关注与呵护。新手老 师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一些冲突可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也 不懂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且部分教师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难以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缺乏教育心理学和 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因此可能会口不择言无意识的 实施了语言暴力,对学生造成极大的伤害[5]。
三是青少年的独特性。目前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日益增强, 有着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不愿被动接受教师的管教,希望跟 老师做朋友,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而不是将老师置于高高 在上的位置;
但老师可能喜欢“听话”的学生,从而会加大 师生观念的差异。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能快速地上 网获取所需信息,可能会质疑教师传授的知识和准则等,导 致师生容易起冲突。此外,独生子女的性格弱点也会使教育 教学活动难以开展,这些都可能导致教师语言暴力的出现。
3 教师语言暴力的预防和矫治措施 3.1 加强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注重师风师德建设。教育学家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品德比才能更重要。即教师应具 备高尚的人格和师德。教师的语言暴力表面上是通过嘴巴来 表达,其实根本原因来源于思想上的偏激。常言道“言为心 声”,所以要提高教师的语言水平,就应先提高教师的思想 境界[6]。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通过所教授的科学文化 知识去影响学生,也需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性格去 感染学生,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完整和谐的“人”。因此,教 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思想,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从而成为 “德行统一”品格高尚的人民教师。二是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研究 者指出,教师错误的认知、与学生交流的缺失以及对学生的 包容性小等都将导致不良的师生关系,进一步导致教师语言 暴力的发生[7]。因此有必要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通过 培养教师的宽容性和包容性以及学会从发展性的角度来评 价学生,让其明白该如何与学生更好的相处,来建立和谐的 师生关系,才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聪明才智,也会使 学生更尊重教师,来达到教学效果,并促进师生双方共同成 长和进步。
三是养成自我反思习惯,掌握批评学生的艺术,提高教 育教学能力。为了提升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养 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来确定自己的言行是否合理、教学方式 是否合适等。在自我反思的同时,教师还得从人本主义心理 学的角度来看待学生,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学生,批评学生 时应尊重其人格和自尊,强化为主惩罚为辅,更多的鼓励学 生的进步而不是打击学生的信心,要掌握相应的批评艺术, 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3.2 注重外部环境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一是建立教师的心理疏导机制,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 平。由于教师的薪资福利不高,生活节奏又加快,学生的升 学压力逐渐增加,以及学校和家长的过高期望和要求,使得 教师的心理压力较大,若压力得不到缓解会使教师在教育教 学工作中可能运用语言暴力或者体罚等方式来进行宣泄。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教师心理干预措施来缓解教师的压力, 如建立相应的教师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
二是规范教师的言语行为,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我国 单一的考试制度以及僵化的管理制度导致教育评价具有一 定的功利性,从而使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导致教师在教育 教学活动中化为语言暴力进行不当的表达。因此有必要以法 律法规的方式来规范教师的言语行为,让教师明白在教育教 学过程要多说什么话,禁忌用什么词语等,来降低教师的语 言暴力。
三是加强学生的权利意识教育,全面开展依法执教。部 分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相应的教育法律意识,认为教师的 话语是权威的,认为教师骂学生是爱护学生的一种方式,即 使不小心伤害了学生也只是“好心办坏事”,这种淡漠的权 利意识为教师语言暴力的发生提供了条件[8]。因此有必 要对青少年进行相应的权利意识教育,努力提高其维权意识, 鼓励学生抵制教师的语言暴力,对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 进行检举揭发等,来控制教师语言暴力的发生。
4 结语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教育事业的传播者, 但教师语言暴力从根本上背离教育的本来目的。目前,随着 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传播,部分教育者已经意识到了教 师语言暴力的危害性,但是大部分家长和教师还未意识到教 师语言暴力的消极作用。因此,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来降低教师的语言暴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华安.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与对策[J].现代中小 学教育,2007(5):1-3. [2] 孙彩霞.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D].开封:
河南大学,2008. [3] 辛学伟.教师语言暴力的成因及对策浅析[J].当代 教育科学,2011(23):35-36. [4] 张海芹,李佳孝.关于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的研 究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 版),2011(12):85-87. [5] 陈燕红.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浅探[J].教 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08(1):8-10. [6] 聂桂兰,张霭云.对教师语言暴力现象的理性思考 [J].修辞学习,2008(1):64-67. [7] 李倩.教师语言暴力对师生关系影响的审视[J].现 代中小学教育,2016(5):110-112. [8] 桑青松.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成因及消解对策[J].教 育科学研究,2008(12):54-56.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