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档案 > 理工科院校文化素质教育途径|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理工科院校文化素质教育途径|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来源:档案 时间:2019-12-03 07:46:33 点击:

理工科院校文化素质教育途径

理工科院校文化素质教育途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高等 院校的教育改革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已成为高校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一些院校开 始尝试设立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一些院校开始加重通识课程 的比重,也有一些院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人文主题活动,虽 然收到一定的成效,但就整体情形而言还不尽如人意,尤其 是一些工科院校,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索研究提升的空间。

一、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理工科院校由于长期的专业认识误区,对学 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严重滞后。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出的学 生往往是有知识没文化,有技术没思想,有动力没激情。为 全面了解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化素养程度,有针对性的研 究解决的对策,笔者对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机械、采矿、材料、 稀土等10个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发放了1000份问卷调查,收回 996份,其中有效问卷981份,有效回收率98%。通过统计分 析后集中反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学生对文化素 质教育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所谓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指以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教 育。它既包括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传授,也 包括人际交往,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等方面的技能的培养。

我们通过调查的结果来看,虽然有占76%的学生认可文化素 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占66%的学生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却知之甚少,有些人认为文化素质教育等同于人文知识, 有些人认为文化素质教育是指音、体、美,甚至有些学生认 为文化素质教育是与娱乐相关的。其次,学生人文知识人文 技能的严重匮乏。传统的理工科院校历来很少开设人文类的 课程,即使开设这样的课程,但对学生而言无非是在专业知 识之外的可有可无的消遣与娱乐。从统计的结果来看,有关 文、史、哲、音、体、美类的人文知识题的正确率为26%, 有关数、理、化、计类的理科类题目的正确率为86%,有关 社交类题目的描述正确率为20%。由此可见,人文知识、人 文技能的低下已经严重制约了理工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 全面发展,背离了学校有关人才培养的原则,限制了其今后 个人发展的空间。最后,文化素质教育形式单一,很难调动 学生的参与热情。

从整体上看,学生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参与度较高,统计 结果显示,工科专业的学生参与度为26%,理科学生的参与 度为28%。但对文化素质教育开展的途径满意度不高。传统 观念下的文化素质教育无非是通过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的 形式来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被视为专业教育的补 充,依然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很少开 展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度的课堂讨论,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机械死板的课堂教学中被逐渐冷却。专题讲座是文化素质 教育开展的另一重要形式,专家教授知名学者来了一批又一 批,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者们讲授的内容虽然前沿高深,但与学生实际的情况相距甚远,自然很难真正接受。此 外,学校团委及学生会在学校范围内也尝试着组织了一些具 有文化素质教育的社团,例如书法协会、话剧社、诗歌社等 社团机构,但活动次数较少,缺乏固定的场所和相应的经费, 实际很难真正达到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文化素质教育开展的原则 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一样需要整体规划、步调协调、 统一认识,既要把握内在的规律,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既 要沿袭传统的作法也要适时改革创新,只有依照文化素质教 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才能有效推进这一工作。首先,文化素质 教育需要学校层面的宏观管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 步推进,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也在摸索中前进,高等院校的 文化素质教育改革也发展了近20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 问题依然突出。当前我国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多表现为口号 化、形式化、表面化,并未落实到实处,文化素质教育被视 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专业教育的点缀。学校层面 鲜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管理这一工作,更别说出台有关 文化素质教育的相关文件,只是一些文科类、艺术类的二级 学院、学工处、团委在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一些实际工作,整 体的文化素质教育呈现为无序混乱状态,很难收到实际效果。

虽然说文化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有效开展并非与学校是否 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成正比,但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总得有 个基本目标,有个具体的实施阶段,还需要学校的教务、学工、各二级学院的密切配合才能整体推进,收到实际效果。

鉴于此,文化素质教育急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分段实施, 整体推进。

其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长久以来,文 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被视为高等教育的两级,被简单区别 对待并呈现彼此割裂的状态。这种教育观念完全离背了我们 国家高等教育的基本教育方针。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全 会明确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 育,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立德树人,与 ‘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推进 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这是今后我们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新 方向新要求。可见,将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融合培养 既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又拥有完美的道德情操的人才才 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之路。积极寻求专业教育中能反映人 生哲理、揭示人性光芒、职业道德养成的地方,将文化素质 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充分发掘发挥专业课程在培养 文化素质方面的独特作用,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技能的同 时也提高了人文修养和人文素质。

最后,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文化素质教育既包 括人文精神范畴内的素养也包括科学精神的养成。将文化素 质教育等同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观念是狭隘的,将人文精神与 科学精神割裂的观念也是错误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既要 对理工科的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也要对文科学生有针对性地开 展理、工、农、医类的知识教育,以此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加强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人文精神 与科学精神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科学精神中所蕴含的科 学严谨,顽强执著,踏实的做派必将促进人文科学研究的顺 利开展实施。相反,良好的人文素养,如默契的团队精神, 高尚的职业道德,健康的美感也会使一些科学难题迎刃而解。

因此,文化素质教育要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

三、文化素质教育开展的方法及途径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可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 本任务。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既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也 要结合时代、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首先,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调整讲座的相关内容。尽管从 问卷调查的结果上来看,学生对学校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 程热情不高,对讲座不感兴趣,但课堂教学和讲座依然是文 化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最直接的有效手段。关键问题在于 革新课堂教学形式,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选择学 生感兴趣的讲座形式及内容。就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来说,传 统的课堂讲授形式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抵触,需要结合学生的 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例如使用讨论式、 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多媒体式的教学手段,网络教学的方式 等就可能将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也可直观地向学生呈现视 屏、图片、文字等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课堂教学的 信息量。就讲座而言,学校请来的名家学者恰恰不是学生喜 欢的,学生喜欢的是与自己的经历类似的、生活中有交叉的 人,比如从学校走出去的学长,或科班出身独立创业获得成 功的,或讲述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的讲座。依照这样 的思维换个角度,也许我们搞的讲座就再也不需要硬性要求 学生参加,而是座无虚席、人满为患。长此以往,文化素质 教育的课程及讲座将由以前的师生负担变为如今师生的新 宠。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注重能力的培养。文 化素质教育的开展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及讲座以外,还应积 极组织各类形式多样风格不一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就理工 科学生而言,建议他们更多地参加一些人文类的社团活动, 如话剧社、书法协会、诗歌协会、电影协会等,在活动中有 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如道德沦丧、信仰缺失、精神空 虚、环境污染、犯罪吸毒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 社会,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以便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 良好的道德素养。

此外,理工科学生的一些实践课程也可充分发掘文化素 质教育的潜质,如一些理工科院校开设的“工程教育”完全 可以变为到当地的一些文化古迹参观,感受传统文化中的人 文精神。就文科专业的学生,鼓励参加一些理工类性质的社团活动,从中感受科学的严谨,务实,从而充分感受科学精 神的内涵。有序规范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还要得益于 学校的统一领导。要以文件的形式将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次 数,活动的经费,活动的场所,具体的负责人固定下来。只 有有了制度的保障才能将文化素质活动纳入学校教育的正 轨。最后,积极引入网络手段,构建文化素质教育的新平台。

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也因与时俱进,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

网络教育正在校园悄然走热,受到青年学生的喜爱,如果能 够因势利导必将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网络环 境下的文化素质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布局展开:首先要建立 一个有关文化素质教育的专题网站,网站内容要周密全面涵 盖文化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另外,网站内容要精心选择, 在起到宣传教育的同时也要尽显趣味性、生动性,以吸引学 生的点击阅读。

其次,要逐步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引入网络教学,逐步 将课堂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如教案,讲义,大纲等,将课 堂教学的相关环节转移到网络上完成,如推荐书目,课堂讨 论,布置作业,疑难解答,提交作业,作业点评等。长此以 往不仅有助于提升文化素质教育的效果,而且浓厚的自主性 学习的氛围也将在校园形成。当然,针对网络中暴露出来的 问题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警觉,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日 常监管,技术维护,杜绝不良信息在网络的传播蔓延。加强 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艰难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在积极构建文化素质教育指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将 文化素质教育纳入与专业教育同样的轨道,将科学精神与人 文精神并重,结合学生、时代特点探究文化素质教育的新途 径。只有真正将这一工作落实到实处才能实现我国高等教育 “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