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使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则与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国内外各高校新闻专业的教育专 家也纷纷提出教学新举措。“培养跨媒体、全能型人才似乎是适应媒介融合趋势 的必然选择。因此,美国许多新闻院系都在开设“媒介融合”专业,希望给予新闻 业未来的从业者更全面的技能训练。”对此,专家指出:这种思路当然没有错, 但是,要让每一个记者编辑都能精通所有类型的信息的采集、加工的工作,又是 不现实的。要求技能的全面,也许是以牺牲技能的精通程度为代价的,是以降低 报道的专业水准为代价的。”这里透露出来的信息是,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对新闻 传播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提出了挑战,以培养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为目标的新闻传 播专业转而培养跨媒体全能型人才既正确又难办。更值得重视的是,新闻机构为 适应媒介融合大趋势下的竞争,不能牺牲报道的专业水准和技能的精通程度,或 许需要雇用大量粗通新闻传播规律、但精通各类媒介技能的人员进行新闻报道的 辅助工作,也或许需要作为专业内容提供者与其他粗通新闻传播规律、但精通各 类媒介技能的专业技术公司合作。在新闻业这种极其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里,存 在着擅长技能教育的高职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发展空间一培养新闻技工。
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培养目标一新闻技工 新闻技工一直是国内本科类新闻传播专业刻意避免的办学误区。但笔者认 为,这个人才类型恰恰应该是高职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培养目标。如前所述,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可能会大量青睐粗通新闻传播规律、又精通各类媒介技能的新闻技工。而且,在媒介融合的大势驱动下,特别是近年数字高科技的迅 猛发展,催生了许多以运用媒介传播信息为主要经营方式的新兴文化业态,如新 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所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的 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文化的价值在人类创造文明历史和实现人们各自追求 的各项生活目标中凸显出来。以文化价值为灵魂,以科学技术和现代传播载体为 支撑,由文化创意、文化产品制造、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服务、文化交流 所构成的产业链已经形成。”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 规划》该规划强调的八项重点工作的第一项就是“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 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 产业”,这些来自政府高层的表态给我们开拓高职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办学 思路提供了启示:超越新闻主媒介,眺望社会大媒介。大媒介的范围,包括了中 国的出版业、报刊业、电影业、广播电视业、音像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会 展业、数码产品制作业、网络传播业等各类文化产业。
因此,高职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可以坦然地抛开本科类新闻传播专业通 用的“培养新闻采编人员,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记者、编辑职业,就业岗位主要 是报社、杂志、电台、电视台等新闻传媒机构”的培养目标,重新定位高职类新 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去向从文化事业单位拓展至文化产业各行;
专业领域从新闻传媒拓展至商业传媒、企业传媒、个人传媒;
职业岗位从新闻采 编拓展至产品制作、广告创意、公关策划;
人才类型从知识型拓展至技能型、操 作型、应用型;
学科视野从传统媒介拓展至新媒介、融媒介、泛媒介、大媒介。
简而言之,以新闻技工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应该成为高职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区别于本科类新闻传播专业的办学方向。
三、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教学模式 面向大媒介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教学规划应是“平 台+模块”型的。所谓平台由公共素质课和专业素质课构成,所谓模块由专业技能 课构成。特别是专业技能课,是直接支持学生就业、体现新闻技工特质的核心课 程,如何设置尤为重要。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分析覆盖文化产业各行业的报纸、杂志、广播、 电视、电影、书籍、网络、手机等主要媒介形态,从中选择了社会用途广且技术 含量高的四种媒介作为教学方向,设计了报纸采编制作、电子杂志制作、电视节 目制作、网站开发制作四个技能模块。每个模块由前期所设的一组技能课程群综 合而成,并集中安排教学时间。在教学实施中,每个模块都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学生进行该模块技能课程群的“应知”式学习,教师分别讲解相关课程教材的理 论原理和知识要点;
后期学生进行该模块技能课程群的“应会”式学习,教师综合 指导学生完成相关技能课程群的综合实训任务。这种模块式教学设计,纠正了原 来把各项技能课程纵线式安排的松散和脱节,凸显了模块内课程群的互通和关联, 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迅速掌握一组技能群,并逐年递进地掌握各种媒介的专业技能。
这里需要说明我们在2009年6月调整教学计划时新増的内容“电子杂志制 作”模块。因为在传统的新闻传播理念中,电子杂志不属于独立媒介,不能与报 纸、电视、网络等几大媒介并称。但我们注意到在近年媒介融合的新形势下,体 现多媒体视觉艺术的电子杂志异军突起,“在电子杂志领域,专业化分工的结果 是,在国内产生了XPUSPOOQZCCMebokVK等多家专业从事电子杂志制作与发 布的平台,他们所提供的技术,可以快速地生成丰富的多媒体杂志效果,而且, 这些平台也形成了与“报摊”相似的批发产品效应。同样,传统媒体则退化为纯粹 的内容提供者。”我们计划于第3学期完成电子杂志制作的技能训练,不但能让学 生满足媒介融合形势下社会对多媒体视觉艺术制作技术的需要,也能为学生后续 学习电视模块和网络模块培养影像思维和多媒体整合思维。另外,我们在第5学 期设置了“网站开发制作”模块,是基于网站目前是各种介质的媒介产品发布终端, 也是最能体现媒介融合特征的所在,这一教学模块发挥着引领学生与时俱进的重 要作用。
由于这四个技能模块的建构,本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初步形成了“一专 多能”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可以养成一种专业新闻素养、熟悉多种 媒介操作技能,有媒介偏好的学生也可以突出发展专项媒介技能。在学生走向社 会谋职就业之时,这类“一专多能”的新闻技工就可能左右逢源,更灵活地适应媒 介融合背景下的人才需求状况。
四、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教学特色一媒介产品 任何专业技能课的教学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某种业务技能,掌握任何一种 业务技能的目的都是产出具体的产品,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技能课的教学目的就 是让学生做出报纸刊物、电视节目、网络页面等具体的产品。为此,针对四个技 能模块,我们设计了四种相应介质的媒介产品(见上图)先锋报、先锋时空、先 锋电视、先锋网,以此作为教学目标,引领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期使新闻采编与 制作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方法既合乎学院的教学规律又合乎媒体的生产规律。
尽管这些作为教学目标的媒介产品是粗糙的、幼稚的、可能不符合社会媒介标准的,但它能提供仿真性模拟实践的综合实训平台,使学生置于职业岗位的 开放性体验中。这里的开放性主要是指职业岗位之间的相互开放,因为从事任何 技能的职业岗位都有与其上游岗位、下游岗位、左右岗位的相关性与协作性,也 决定了技能模块内的各课不能相互割裂与封闭,必须相互融通与开放。比如新闻 采编与制作专业的采、写、摄、编、排、制等各项专业技能,都不能独立地产出 最终产品,都必须依赖与其他岗位技能的合作,这就要求教学设计安排体现相互 开放性的综合实训环节。我们几年来的办学实践已经证明,教与学都在媒介产品 这种仿真性模拟实践的综合实训平台上展开,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迅速掌握相关 技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与社会合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学生一一通过制作各种媒介产品的综合实训,有利于形成各 种介质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形成跨媒体的操作技能,为更好地理解与适应媒介融 合时代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
此外,本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系列媒介产品都以“先锋”命名,年年如 是,级级相传。不但可以标志该专业的鲜明特色,还可以让一届届学生在耳濡目 染中领悟前沿、新锐、时尚的新闻文化内涵,让一届届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感受专 业、创新、竞争的媒介品牌魅力。
作者:刘绍芹,冯恩大(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