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 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 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的。它 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 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由于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生产关系中劳资矛盾的尖锐化,在资产阶级 提出寻求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也为管理心理学这一 新的学科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条件。在这个时期,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 均有了长足发展,相继出现了心理技术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社会测量理论及 需要层次理论等。在20世纪初期,社会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均已发展成为独立学科。
上述这些学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为管理心理学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从 而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由必需变为可能。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对企业的管理也 更为复杂,劳动组织和合理安排也提到科学研究的日程。这时出现了科学管理的 学院,其代表人物是泰勒。泰勒着重研究了工人操作合理化的问题,但他把人看 成是经济人,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参战各国都力图 利用心理学原则来改进管理,提高生产为战争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工程心理学的发展,强调研究人与机关系,同时也 提出了解决人与人关系,人与组织关系的问题。战后,许多学者总结了战时的经 验,考虑到有必要建立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综合科学,认为可以把人与社会,人 与生产中的诸因素统一加以考虑。于是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次讨论会上, 便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一名称。其后美国福特基金会给予了经济上的支持;
在许 多大学中开展了有关行为科学的研究,并出版了行为科学杂志。由于行为科学这 一名称过于广泛,有人把医学中的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研究等也包括在内,不能 突出与生产管理有关的工作。所以后来有不少单位与专家采用组织行为学或组织 心理学的名称,专指在一定组织内活动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研究。在中国则多用 管理心理学的名称。
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1)运用社会心理动力机制促进班级管理 学生管理规定、班集体目标、班集体舆论和班集体规范构成了班集体 的动力系统。在班集体动力系统的规范和压力下,学生常常表现出从众、服从等 社会心理现象。从众和服从是在规范、群体的压力下发生的,它只是个人不愿被 集体排斥或制裁所做出的妥协,并非自觉自愿的行动和态度的真正转变。因此, 班级管理运用动力机制不应仅满足于此,要注重运用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出现 模仿从同榜样的社会心理现象,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获得质的提高。“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必然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因此,注重自身的言行,以班级中进步的同学为榜样,是促使学生模仿并产生认 同行为的重要方法。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行为应该给予及时的强化,激励其积极行 为的经常出现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品质特征。
(2)群体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学生组织目前还基本上是以班级(团支部)为主,班里有通过各 种方法选出或教师指定的班干部,班级是高校最基本的正式群体。此外,各种经 过正式注册的社团、学生选举或竞选产生的学生组织也属于正式群体。而在高校 还有一些由于共同的利益或相同的兴趣、情感、爱好或关系比较密切的人形成的 小群体,就称之为非正式群体。
(3)应用激励理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教育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表现在良 好的学习行为,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在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应用心理学理论显得非常重要。
人的需求是有层次之分的,需求层次越高。需求按其来源有主观需要 和客观需要。主观需要是形成动机的决定性因素。客观需要是形成动机的外部条 件。
目标是一种刺激,心理学称为诱因。合适的目标能够诱发人的动机, 规定行为方向,具有激励作用。按照国家教育方针而制定科学的教育培养目标, 明确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要求,使之具体体现在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教 学内容上。让学生能在不断的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 能为。
(4)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在新的形势下针对大学生可能和已经面对的各种问题,仅仅着重于他 们的智力与能力的培养显然是不够的。笔者认为,高校还应真正关注大学生的心 理素质的培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他们较高境界的道德修养、强烈的高成就动机、 调整与控制个人情绪的能力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从而达到心理学家公认的 心理健康素质标准。即:一是要热愛生活,接纳自我;
二是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三是有安全感,能承受挫折和不幸;
四是自我意识正确,自我评价客观;
五是有 强烈的高成就动机,学习兴趣广泛,求知欲强;
六是有坚强的意志力,自信心强;
七是适应能力强,能正视现实;
八是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人交往;
九是心理和 行为与年龄相符。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都将给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冲击,必将出现许多与心理学有关的新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有待心理学家的研究和解决。
作者:王艳 第2篇:退离休人员心理学改变及其对策 当今社会老龄化趋势越发的明显,对于退离休人员的心理问题也得到 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之一,老年人的心理 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疏导,时间久了是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的,因此我们就对一些离退休人员进行抽样调查,以此来研究退离休人 员的心理变化。
一、退离休人员心理现状 在上个世纪,健康对于人们来说更多的是侧重于躯体和生理上疾病,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健康的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心理健康被引用到健 康的范围内,对于健康的要求人们也在不断的提高。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将健康定 义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还要有健康的身体状态和社会适应 能力”,这样的健康标准其实也是对健康的一个宽广解释。退离休人员是一个比 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并不是完全因为身体疾病而提前离开工作岗位,更多的是年 龄上的“老态”使其进入一种新的生活状态,这种转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的适 应并接受,相反很多人因为这种状态使本来健康的身体突然被疾病袭击,带来一 些负面影响。
我们通过对退离休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围绕着退离休人员心理问 题有几个方面,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问题如下:
(一)对身体健康问题过度担忧 随着人们年龄的不断增长,各种身体机能就开始逐渐走下坡路,很多 器官开始逐渐衰退,疾病开始频繁的出现在身体各部位,于是对于身体健康的担 忧也开始加重。有些退离休人员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过度的担忧,可以说每天都 处在各种化验单中,情绪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心情处在恐慌中,甚至严重的就会 变得自暴自弃,自己吓唬自己,这样的心理挫折感是很容易滋生疾病的,古人言 “忧郁生疾”也是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的,因此这类的心理问题是退离休人员生活的 一大威胁,是很不利的。
(二)亲情淡漠,孤独感增加 亲情是人世间最温暖的一种情感,它可以说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可 是很多的退离休人员在年轻时一心都在事业中,对于子女和家庭的照顾比较少, 当年龄大了想要在享受亲情的温暖时却发现亲人间的关系变得很淡漠,有些夫妻 感情好的还好点,如果是经常吵架,感情不合的,这种淡漠感和孤独感会被成倍 的放大,心理上的挫败感会导致其有轻生的想法。
(三)无所适从,没有生活方向很多的退离休人员在还没退时都有着自己的事业,有些都是为其奋斗 一生的事业,可是突然离开了所奋斗的工作岗位后,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迷茫感, 一下子就失去了生活的目标,整个人都没有了精神,这种状态下也不愿意与人交 流,会不断的增加心理负担,这也是很不利的。
二、退离休人员心理改变对策 人的每个年龄阶段都应该有其生活的方向,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是最好 的状态,对于退离休人员来说,这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新的开始,适应就要先从心 理上得到调试,这样在身体上和行动上才能变得积极健康。
(一)学会自我解压 退离休人员要学会对自我解压,不要让自己活在无限的恐惧中,对于 自身的身体状况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有病就看病,无病也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谁也避免不了,所以要有一个开阔的心胸,让自己 变得乐观起来,这样心理上才会变得轻松,疾病自然就会减少。
(二)明确目标,多參加集体活动 事业是年轻时奋斗的目标,那么在退休后也要给自己定一些小目标, 比如把年轻时没有时间出去走走,现在却有大把的时间去走一走,不把自己困在 一个小天地里,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可以出去与同龄人多交流,大家一起参 加一些适合的集体活动,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依旧很多姿多彩,这样心理上的落差 就会减小,身心都能够愉悦起来,是很有利心理转变方式。
(三)与家人多沟通,体会家庭温暖 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对于退离休人员来说其意义更加重大。退离休 人员刚开始回归家庭肯定会有不适应感,这时就需要家庭人员对其多进行关心, 有其是在心理上,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如果是在养老院,我们的护理人员也 要用更多的耐心去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要多一些爱心与耐心,帮助他们调整好 心态,让其能有一个阳光健康的晚年生活。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离退休人员来说,如果不能很好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是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从而诱发身体疾病的产生,因此我们对于离退休人员的心 理学变化要进行细致的研究,多对其进行疏导,在一些公共建设中能够多增加一 些有益于其心理健康的项目,让其能有一个正确的心理认识,这样才能适应新身 份新生活,找到新的生活目标,使晚年生活能够丰富健康。
作者:夏莉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