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速度的加快,高师体育专业教育的设置、 调整和发展速度也在加快,截止2004年底,全国共有98所高 等师范大学或学院设有体育院(系)。
2我国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发展的多元审视 目前,我国高师体育专业教育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等5个专业,其中体 育教育专业占到整个98所师范大学中专业设置的97%,运动 训练专业占22%,社会体育专业占46%,运动人体科学占3%。
2.1办学定位 我国现有的体育教育体制是在承袭苏联体育教育模式 的基础上,在总结和实践探索中发展而来的。因此,在专业名 称的确立、专业方向的选择、专业招生入学标准与条件、培 养方案的设计、培养人才的定位等方面一直处于模糊状态。
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体育教育战线已经认识 到体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体育专业教育体系的复合化趋势 已经日益明朗。因此,我们在对高师体育专业教育的办学定 位上,应建构以体育与健康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适应社会 需求为培养目标,以多元化教育体系的建立为导向,重新思 考我国高师体育专业教育的办学定位。[2] 2.2培养目标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高师体育专业教育的培养 目标重点在培养学生的“三基”能力(基本知识、技术、技 能),能够胜任从事中等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工作, 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在基础教育 改革和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21世纪,这种单一化的培养 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过多关注对 学生“三基”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适应能力、竞 争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发展。[3]因此,在培养目标的确立上,我们应从社会发展的 实际出发,加强对学生适应社会体育指导能力的培养,加强 学生的“通才”培养,定位于培养具有广博的自然和社会科 学知识与精准的专业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通才型、创新型 人才。
2.3专业设置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高师体育教育的专业设置呈 现出多领域的发展趋势。但深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专业 设置方面,体育师资的培养是我国体育专业教育的主要目标, 设置有社会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 但在培养的模式和师资上仍关注于对学生从事体育教学能 力的培养,没能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
[4]因此,我们应以人才市场为导向,拓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 的方向,设置社会所需专业,在新开辟的专业中切实的以市 场为导向,以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多种需求为目标,让社会需要成为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的根本推动力。[5] 2.4课程设置 我国高师体育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以竞技运动项目 作为参照系,注重竞技运动项目的强化,对基础理论的强化 和研究较少,休闲娱乐体育与体育边缘学科涉及较少。在基 础课程上,注重外语、计算机和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上, 注重运动技术类课程。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是 实现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6]在课程体系的建构上应建立 厚基础、宽口径的基础课程教育体系,重视人文学科和自然 学科课程的开设,重视理论与技术课程相结合的专业课程设 置,形成以必修课为主,大量开设选修课,重视交叉学科、新 兴学科的新型课程体系。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