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档案 > 浅论中医学研究生的临床经典教学改革:中医学考研

浅论中医学研究生的临床经典教学改革:中医学考研

来源:档案 时间:2019-10-29 07:50:10 点击:

浅论中医学研究生的临床经典教学改革

浅论中医学研究生的临床经典教学改革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中医学专业研究生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的现状。

指出现阶段国内中医类高校在上述问题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中医 学研究生临床经典教学改革的方法,希望对今后的中医学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有所 裨益。

中医研究生是国家为中医事业培养的高端专门性人才,如何在已有的 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整体素质,使之早日成才,是中医研究生教育必须直面的重 大课题之一,而中医研究生临床经典课程教学的不足也是目前中医教育中的“顽 疾”。本文将从临床经典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改革方向与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望能引起读者共鸣和相关人士重视。

一、中医学研究生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现状 1.注重招生数量,轻视中医研究生“去精英化”的现状。

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精英教育”的研究生教育也无可 避免的卷入了扩招的浪潮中。一方面,从99年高校扩招开始,我国硕士研究生录 取比例从98年的21.17%增加到10年的33.07%。研究生录取比例逐年增加的同时, 本科生质量下降也已成为公认的事实。由于生源质量下降,使很多原本达不到研 究生要求、对学术没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也进入了研究生队伍,扩招后研究生的增 长速度远远快于导师增长,一个导师带的学生太多,由于精力有限就不能提供更 细致的指导,就导致一些研究生长期处于“散养”状态。

另一方面,国家为提高中医药理论研究水平,探索培养中医高层次复 合型人才新模式,从02年起,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同意非医学专业毕业生 报考中医药研究生。这些考生中医基础相对薄弱,在对其开展与本科为中医学背 景的考生相同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的教学时,为了照顾其能跟上学习进度而削弱临 床经典课程的深度与广度的拓展,出现中医学背景的研究生“吃不饱”,跨专业研 究生“吃不了”的现象。

此外,在扩招的研究生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只为取得一个学历。这类 学生对中医临床经典进行深入研究并无兴趣,也进一步加剧了中医研究生“去精 英化”进程。2.过于注重科研实验与医疗实践,轻视经典教学与临床的结合。

目前,在很多中医高等院校,考核中医学研究生的标准,极易将其引 向只重实验或只重临床实践两个极端。一方面,申报或参与课题级别、实验数据 及发表文章等级巳成为学术型研究生必须重视的考核标准,而学校在培养过程中 就比较侧重科研,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科研中,从而忽视了对中医临床 经典的学习与思考。

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中医研究生当对于临床实践的渴望往往超过 对中医经典的研习。而事实上,这种热情很快会被中医院西化的模式和每天高强 度的劳动消磨殆尽。试想,一个研究生每天从事着和本科实习生类似的临床工作, 经过一天高强度的西医化临床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所,最想做的事会是 打开中医经典细细品读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的开展可谓难 上加难。这使得中医高端人才在未来的发展中的后劲严重不足。

从近代名老中医之路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律:无不精通《伤寒论》《金 匮要略》等临床经典并有其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而且其先辈和先师均十分重视 其临床经典的学习。他们也指导后学要研习经典,在他们的医案中,运用经典理 法治疗疑难重证的成功案例随处可见。可见,学好中医临床经典并将其与临床实 践相结合,才是成为合格乃至优秀中医的必由之路。

3.过于注重西医与外语的学习,轻视中医经典的地位。

在课程设置方面,从本科开始就是中医、西医、基础课并行,干扰了 学生中医思维的建立与发展,据相关分析,在同样5年本科的学习时间里,西医 院校的学生只用1/60的时间(约60学时)学习简单的中医知识,而中医院校的中 医学专业学生却必须用1/3的时间(约1200学时)学习大量的西医知识。在研究 生阶段,诸如免疫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甚至占去了更多时间,这些时间本 可用于研读中医经典著作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探讨。

而研究生外语课程的课时数占到了三年总课时数的近一半,为了升学 和发展的需要,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准备外语四六级、托福、雅思等考试。很多中 医研究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对医古文知之甚少。这就使其古汉语基础不 牢固,不能完整、准确掌握中医基本原理和知识体系,由此产生的困惑和误解, 就使其根本无法形成正确、系统的中医思维,更谈不上细细参透中医经典中的规 律。二、中医学研究生中医临床经典教学的改革方向 1.合理控制招生数量,强化中医研究生“精英”地位。

针对研究生扩招和跨专业攻读中医类研究生等现实情况,对其教育和 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一方面,各中医院校应守住研究生招生和录取的底线,切不 可为了完成招生指标忽略了生源质量。既要对其专业成绩等级进行严格划定,还 要尽可能深如若了解其思想动态、未来职业规划等情况。还要控制好导师与研究 生的比例,切不可盲目扩充导师队伍,避免滥竿充数者误人子弟。另一方面,根 据入学研究生的不同专业背景因材施教,引导中医研究生使其个性得到发展,不 断创造条件使其根据自身条件、个人志向和社会需求,形成最佳知识和能力结构 体系。比如对基础较薄弱的研究生,教学不仅要着重夯实中医经典理论基础,还 可开设诸如中国哲学史、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古代汉语、周易、老子、运气学说、 孙子兵法等与中医学密切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使其文化底蕴更深厚,帮助 其深入了解中医学科的统一性,理顺其中医知识结构,建立中医思维模式;
而理 论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应侧重于临床经典的深入研习并与临床实践结合,建立更 多中医临床实践基地,这类基地应尽量避免西医化的运营管理模式,还原中医独 具特色的“中医诊疗一体化”模式,使学生在“中医模式”下进行学习与实践;
创造 条件使学生集众医家之所长,尤其是要加强与民间各中医学派(如江浙一带的温 病学派、孟河学派、丹溪学派、钱塘学派等)学术传承者的联系。只有这样,中 医之根本才能留存,中医研究生在中医人才中的“精英”的地位才能得到不断巩固 和强化。

2.完善临床经典课程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实验为我所用。

组织长期从事中医经典教学和临床工作的资深教师,重新修订中医临 床经典课程教学计划、大纲并编写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临床经典课程研究生教材。

在研究生中医临床经典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多的采取如对话式、讨论式、问题式、 案例式、多媒体式等多种互动方式。尤其是在如何引导研究生进行创造性思考, 特别是辩证思路方法的自我总结,方证规律的自我发现,临床方药的独立运用等 方面下功夫。使学生不再认为中医临床经典是枯燥乏味、难学难用的,而是实用 性强、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理论研究价值的。切不可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空谈理论, 甚至照本宣科,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优化课程结构以符合学科特点,由于中医的学术理论并不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而是朴素辨证法和临床医疗实践的完美结合。历史经验和医学实 践都证明,中医的经典著作,是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中医理论的精妙阐释,也是 对中医临床思维高度概括。因此,对于中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更要加强中医临 床经典著作的教学,且不应局限于临床经典本身,还应通过对后世医家的注释、 应用和发挥,来逐步参悟临床经典理论实质,揭示核心规掉。

现代实验方法分析,治则治法研究等应是为上述目的服务的手段和工 具。在实验过程牛应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最好能以科研成果为平台,进一步掌 握临床经典内容,从而突出临床经典在现代临床运用中的学术价值。切不可本末 倒置,为了课题级别、发表SCI文章而勉强为之,这样不仅是对学生极大误导, 浪费其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其结果很可能跟中医的本 质规律南辕北辙。

3.强化中医临床经典教学的重要地位,提高教师队伍素养。

改革现有的研究生教育体制,根据学生的求职需求,定期对中医研究 生,尤其是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医师文献 学等专业方向所开设课程进行评估,缩减与上述方向关系并X密切的西医课程, 酌情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研习中医经典,同 时应采取古汉语和外语并重的授课模式,强化中医临床经典及相关课程在中医专 业整体教学中的地位。

相关任课教师要想给研究生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教学体验,就要加 强自身中医临床经典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虽然目前受现实中医院校及其附属医 院工作环境、生存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真正能够静心体悟中医经典的教师越 来越少。但是作为中医临床经典教学工作者,其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自身中医理 论水平和学术素养。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激励调动研究生研习中医临床经典的热 情,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三、小结 强化研究生“精英教育”地位完善临床经典课程教学体系,有效利用科 研为深化中医临床经典理论服务,强化中医临床经典教学的重要地位,提高教师 队伍素养等方法必将有助于中医研究生完善中医临床思维模式,提升其主动运用 中医经临床典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振兴与 发展。作者:牛永宁,柴可夫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