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培养大学生健康 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高校心理 健康教育整合模式,形成纵横交错,多方位、立体化的大学生 心理支持系统,旨在全方位、多途径帮助大学生形成优良的 心理素质,以此带动全面素质的提高。
2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表征 有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被抽样调查的13.1万大学生,有 心理疾病者高达21.13%。有位调研者曾经调查了北京20所高 校,结果也表明,本科生中因精神疾病休学的人数占因病休 学总人数的37.6%;
因精神疾病退学的人数占因病退学总人 数的66%。造成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诱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 有:其一,环境应激。生活环境、学习条件和方法的变化、 同学之间交往的语言隔阂、生活习惯的不同等,对多数学生 首次远离家门,离开长期依赖的父母以及其他的亲人、朋友 的大学新生构成了挑战,这些变化意味着大学新生将开始独 立生活,要自己拿主意,自己动手解决学习、生活以及交际等众多问题。如果不能适应这种环境应激,容易造成有些大 学生出现烦躁、焦虑情绪,甚至可能出现擅自离校的冲动行 为。在我所带的班级中就有这么一位学生,因家庭矛盾难以 解决,导致心情烦躁,行为也异常起来,继而发生与同寝室 的同学发生矛盾。在这双重矛盾的驱使下,擅自离校达一个 星期之久。其二,与自我有关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理想 自我”与现实的矛盾。大学生作为同辈人中的佼佼者,青年 人所独有的理想特征,决定了很多大学生步入大学殿堂后即 开始设计自我完美的未来。然而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客观因素 会阻碍“理想自我”的实现,可能造成部分大学生企图逃避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甚至出现过激行为攻击社会,部分 学生因此而消极颓废、苦闷、不求上进、沉溺于玩乐放纵, 甚至有自杀企图等心理健康问题。在我的学生中,也有这样 的人,中学期间学习非常优秀,本想到大学来继续中学的辉 煌,但到了大学之后由于优秀的学生非常多,自己显得很普 通了。于是在几次失败之后,就表现出另一番景象:经常不 上课,也不按时完成老师的作业,曾一度消极颓废了一段时 间。在我的关注下,改变了她的心态。其三,在人际交往中 的有障碍。在大学阶段中,大学生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 群体的交际圈,尝试应酬性人际交往,在试图发展这方面的 能力的同时,当自己的交往成功或失败时,经常作出极端性 定性评估。部分学生在交往中遭受挫折,或表现为自我否定 而陷入苦闷与焦虑,或企图对抗而陷入孤僻的困境,由此产生了心理问题。其四,与性有关的困扰。随着性生理的发育 成熟,大学生的性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健康的性观念和 性意识不仅会造成其心理问题,对两性交往上往往有不健康 的目的,当目的不能达到时,常表现出怪异的行为特征,比 如同性恋、露阴癖、恋物癖、窥阴癖、易性癖等。及时是正 常交往,当恋爱双方发生变故时,也会导致当事人的心理问 题。此外,对重大丧失的不适应等,也是诱发大学生心理健 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3.1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和重视不够 虽然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 是很多高校仍然存在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认识不清、重视不 足的问题。在高校中仍然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倾向, 将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都视为思想道德问题。并且由于学校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不到位,使得广大师生对心理问题或 者心理疾病概念的认识存在着误解,导致大家忌讳去心理咨 询室寻求帮助。很多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投 入专项资金严重不足,心理健康中心建设不完善,设施配备 不健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效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
3.2专职工作人员缺乏 目前很多高校仍然存在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缺乏的 现象,整个学校几千学生的教育工作只有一位老师负责,有 些学校由德育教师、政工干部、医务人员等兼职担任,缺乏专业性,必将影响工作效果。心理咨询工作很容易受到咨询 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还应加强对 专职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咨询技术,建设一支专兼结 合、专业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3.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动态开放性 目前几乎全部高校已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或必修 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健康成长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但 是仍有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普及力度不够,只有少数 学生能从中受益。一些学校按照学科知识体系预先对心理健 康教育课设置了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严 格按照预设的目标、内容进行操作,违反了心理健康教育开 放性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对目标的灵活变通,造成 教学缺乏针对性,脱离学生实际。课程内容大多按照课本进 行传统的备课,表现为传授心理学概念、原理等基本知识,没 有针对学生不同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教育教学,实际应 用性不强。课程实施方面,多采用专业学科式的教学模式,主 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互动,不能吸引学生兴趣,降低了教 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不同于传统的学科课程,它既 有学科课程的性质,也有活动课程的性质。它关注的主要不 是学生认知范畴的问题,而是通过认知实现各种心理机能的 完善。
4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 能及时得到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严重的还会使他们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为此,在高校 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 和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社会和时代发展 的需要。
5当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21世纪的中国将会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世界的 东方?中国人在新世纪里又将会以何种精神面貌展现在世界 面前?历史的责任,时代的重托,人民的希望都毫无选择地 要求这一代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磨砺出良好 的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身心。大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 必不可少的,也是尤其重要的。可重点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5.1合理的定位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方法上和技术上的问题,而是一种先 进的科学教育理念。只有领导的注重,才能为心理健康教育 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真正的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才能实现其价值之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 符合“以人为本”的价值尺度,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需 求、发展,根据学生心理的特点和需求,积极的开展工作, 面向全体学生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避免只关注出现 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现象。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 上要优化,将教育摆在首位,关心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高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遵循科学的发展观, 构建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的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5.2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预防,从补救性为主转变为发 展性为主 5.3高校辅导员要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技能要求很强的工作,作为 在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在知识结构上要懂得一些 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基础 知识,只有自己接受了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了解心理学的 基本原理,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才能将其有效 地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 上的心理医生是有区别的,因为辅导员所要工作的对象不是 不可知的,而是确定的,是自己经常接触的大学生。这就为 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提供了前提,为此,要求我 们要积极了解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体 差异性,使得我们的心理疏导工作更有针对性。除此之外, 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品质对大学生是最好的影响,要以身垂范, 以收润物无声之效。因此,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的心理修养, 具备高尚的情感,要追求心理美,要本着爱护我们的眼睛一 样爱护我们的学生,每天我们要保持好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 观向上的心境,以此来影响身边每一个大学生。
5.4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把心 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校的公共必修课正式纳入到高校整 体教育体系中,使之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 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实现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必须切实了解大学生的内在需要,以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 中心,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此应着重以下几点:
第一,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根据大学生在校发展的不同阶段,有针 对性地介绍大学生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培 养他们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例如:新生入学时期的焦虑、 烦躁、彷徨、失落心理;在校中期可能产生的挫折心理;毕业 前期的忧虑、不安心理等等。第二,教学课程设置的适应性。
根据各个院校的特点,课程设置应突出“特色”,即与教育类 型相一致,与大学生心理内容相一致,这样有利于大学生从 理论到实践优化心理素质。第三,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注重 课堂教学与课后指导的结合,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的结合, 教师教授与学生自学讨论的结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增强教学效果,吸引学生兴趣。
其次,通过各科教学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无论是其它学 科本身还是其它学科的教学过程,都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心理 健康教育资源。所以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其它学科教育 中去,与其它学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以人为本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科渗透是指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大学生 提高认知、情感和行为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例如教师 在德育教学中,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从而指导心理 发展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强化理论激发大学 生的学习动机等。学科渗透是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以营造师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有利于学习效率的 提高。
总而言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发动全体师生 积极的参与,在校园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和氛围。在校内校外要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升师生的 心理服务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全体师生共同组织和发展、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实施。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