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 课堂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课 堂上的讲课模式多为“满堂灌”,教师讲的“照本宣科”, 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这种课堂模式,不仅造成教学效率 低,而且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极可能造成学 生的学习兴趣丢失,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习 惯的基础阶段。由此,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改变以往 的教学模式,响应新课标的号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建立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 互动型课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独立学习的指导者, 帮助小学生尽情地去探究科学的世界。例如,教师在教学“它 们是什么做的”这一章时,其中几小节内容涉及到生活中常 见的纸、金属等材料,教师如果在课堂上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直接告诉学生什么东西是哪种材料,学生的印象可能不 会深刻。教师可以在正式开始本章内容学习前,利用第一节 课做一个引导,向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教室中的物品,说说 他们是什么做的”,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尽 可能多的种类,之后分组进行汇报,师生共同点评,最后, 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结果,作补充总结。这样不仅为之后几节 课时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而且在这样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 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力都被带动起来,学生成为了学 习的主人,自主地去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有利于提升教师的 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面向社会,贴近实际生活,锻炼学生实践创新 能力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来源于社会生活,同时又 作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同时,在小学阶段科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成长 以及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启蒙与奠基作用。教师在教学 中不能只看重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科学本身的特性,将科 学教学与实际社会生活脱离开来,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应该以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面向社会,贴近学生的实际生 活,将课堂与生活相融合,培养学生探究意识,锻炼学生的 实践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科学知识。比如,在 教学“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一章时,教师可以安排课下作业 为“寻找家周围有生命的物体”,让学生制作一个表格,要求写上物体名称,发现地点,也可以拍摄照片,第二天在课 上进行展示汇报,师生共同交流,评出寻找的最正确数量最 多的一名,进行表扬奖励。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 可以安排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到生活中亲自去 寻找认识动物、植物,看看生命世界。这样面向社会生活的 教学,使单一的课本知识变得丰富多维,让学生更具体可感,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 发现问题的意识。
三、重视强化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实验是科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不仅 可以验证结论、发现问题,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等,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 抽象的科学知识。但是受到资源设施、传统教育理念等因素 的影响,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严重忽视了实验的作用, 有些实验课也只是教师演示实验,这样不让学生亲身体验, 只是观察老师的一些程序化的操作,容易让学生失去探究兴 趣,并达不到实验的应有的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中 需要重视和强化科学实验,引导学生上好实验课,让学生愿 做实验,、会做实验,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例如,在教学“我们来养蚕”一章时,教师可以帮助学 生做一个观察实验,告诉学生需要准备的工具以及使用方法, 将全体学生分为两组,一组用人工饲料喂养蚕,观察蚕的大小、形状、颜色变化,并做好记录,另一组用桑叶喂养蚕, 做同样的记录。实验时间结束后,教师帮助两组学生汇报实 验过程及结果,并对比吃桑叶的蚕和人工饲料的蚕哪一组长 得更好,这样的学习效果是课堂之上教师直接出示结果远远 达不到的。教师经常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实验,能够极大地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深入体验中形 成思考与顿悟,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科学素养,有利于促 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小学是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基础的重 要阶段,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量, 并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理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观察能力、 实践能力等各种能力也逐渐获得提升,而科学学科教学在其 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意识到小学科 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从教学工作的各个 方面,进行探索、改革、创新,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科 学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