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教育观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盛于西方社会的一 种文化思潮。作为一种与现代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态度和思维 方式,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20世纪下半 叶,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率先进入“后工业”时代, 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与社会、文化之间的重重矛盾,使人们 越来越多地对科学技术进行反思、怀疑、否定,越来越多的 人主张张扬人的主体性、个体性。
第一,提倡多元的教育目的。由于后现代主义崇尚差异 性、偶然性以及文化的多元主义,所以,其提出的教育目的 观也是多种多样的,是对“现代性”下的教育目的—精英教 育和完人教育的反思,主张教育应是大众教育、终身教育和 主体教育,强调教育者应该具有鲜明的主体性、个体性和创 造性,并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第二,主张师生关系的平等性。后现代思想家认为,事 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其功能或者性能是平权的。在 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自由平等、双向交流和对话的关 系。如多尔认为,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言人,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是参与者和协调者。多尔同时认为,教师无疑 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 是“平等者中的首席”。
第三,倡导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后现代主义崇尚多元和 互补,强调对事物的多元理解,认为不同的理论是从不同角 度对事物的透视。要达到某一目的,可以从多方面吸取经验 和教训,运用多种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同时,承认事物之间 差异的存在。认为应根据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可采用多 种教学材料,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及进度。
第四,坚持科学的建构主义课程观。建构主义理论是后 现代课程观的核心。课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 课程发展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课程目标不再是完全预 定的、不可更改的,可以根据实际加以调整。课程是一种发 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载体,因而课程内容不 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二、运用后现代教育理论改革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阶段的教学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基础英语教学,它在 教学上不再绝对以课堂讲解和灌输为主。有效的课堂交互有 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运用 语言的综合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1.多元化、人性化的大学英语教育理念。大学英语教学 活动是自主、创造的发展历程,是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对 话的过程,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重视教学过程甚于重视学习成绩。在学校教育目标方面,没 有预设的终极目标,教学过程并不是一种单一化的认识过程, 使英语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既注重培养了学 生单纯的认知能力和掌握书本知识,又加强孕育了学生各方 面的发展,不强求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同样的发展,甚至可 以培养符合自身特点的、具有独特批判能力的异质性学生。
2.反思性的英语教师。后现代主义的“非中心化”消解 了传统教育中教师的中心地位和权威话语权,后现代教育观 主张开放、公平的对话,反对轻视和压制对话中的对立面。
一个能不断自我反思,并积极推动学生去反思的教师才是真 正意义上的教师。反思性的英语教师承认学生英语水平、兴 趣、认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并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在课堂 交互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 地主动地开展学习,养成积极发言、热情参与课堂活动和主 动思考的习惯。
3.自主性的学生。后现代教育家认为知识不再是永恒不 变的,教育也不再是一个学生单纯占有知识的过程,而是一 个学生借助教师的帮助,利用自己的元认知与知识进行对话, 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不断创造新知识新文化的过程。传统的 英语课堂上学生发言的时间和机会少之又少,学生完全处于 一种被动局面。
4.创造性的教学。开放性是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区别于传 统教学最大的方面,它认为不存在什么真理的框架,学生在体验中创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开放的教学系统欢迎学生的 “错误”和“干扰”,认为这正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载体, 在学生的积极反应中才能启发教师生成新的富有创造性的 教学。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教学中的“错误”和“干扰” 才能使教学永远富有活力,才能使学生和教师在具有不可预 测性和不确定性的教学活动中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
5.知情并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语言习得是一项复杂的系 统学习工程,其参与要素很多,但是师生关系是极其重要的 因素之一,不能忽视,英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 给学生动力和自信心,重视学生情感的释放和情绪的表达, 以真诚、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课 堂交互。
三、总结 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引入后现代主义,实现英语课程教学 的自我建构,不再寻求教育者“权威的声音”,根据每个受 教育者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状况、個体特征的差异,营建 强调弘扬各种各样的“差异性”“个性”,站在东西方文化 交流对话的平台上,培育其英语语言的多元创新思维。在中 国向现代化过渡、迈向全球化进程中,这是一种创新教育, 更能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弗朗索瓦·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M].北京: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